千年时光,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气魄。

五年汉服, 汇聚了一场华夏同袍的盛宴!

本届西塘汉服文化周圆满落幕已有近一个月,或许没有人比我们这些陪伴它五年之久不离不弃的人,更为骄傲。从一开始小小的初心,到2013年5月的发布会,再到后来的一步步实现,西塘各领导一直以来对传统文化的支持,发起人方文山及各负责人的四处奔波,才有今时今日的相遇。

等待总是长久,越接近越担忧,每天开不完的会议,凌晨才关上办公的灯,都是我们一直以来为汉服文化周所做准备。

记得当我们走在回旅舍的清净小道上,那时古镇已经安静得没有一点声音,但即使昏睡朦胧,我们仍期盼着新一天的黎明。直到四方各地的人相继来到这里,看到汉服,看到我们在等你。

回望往昔,第一届乡饮酒礼,我们在世界纪录上留下了足迹;第二届朝代嘉年华,汉服“新四美”惊艳古今;第三届我们加入了传统弓箭,首创全国汉服射箭赛事;第四届与台湾霹雳布袋戏团队强强联合,推出“汉服霹雳”;第五届开放活动实名制名额,一周破万人报名……

汉服歌曲《汉服青史》一年一年被传唱,汉服文化周系列书籍陆续出版,汉服微视频、汉服网剧等新的宣传形式不断推出……我们每一步的前进,都在慢慢的让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推广的微小薪火,突破时间与空间的纠葛,接继相传。

回首历届汉服文化周,精彩历历在目。思绪穿过每一年被举杯欢呼声拥嚷的主舞台,向光芒四聚、人头攒动的水上舞台前进,走过中国风市集,路过年年祭祀的七老爷庙,看长长的河道上传统昏礼(婚礼)在庆贺声中进行,那来来往往的同袍正在这里相会行礼;西园那边的霹雳布袋戏还在热烈演出,国学好好玩、生活四艺和Q版汉服漫画展览处游客络绎不绝,还有那边的铠甲展也正焕发着昔日英杰的光辉痕迹……

在这所有的光景倒带后,我看到临时轮岗下来的志愿者同袍正在幕后小憩,他们几人盖着一件汉服外套,满脸疲惫,却笑着、聊着,眼睛里焕发着某种相似的神采,我又想起“同袍”的本意就是战友,我们何尝不是为了汉服文化的未来而“战”呢?

当我们的口头相约,变成西塘古镇的万人欢聚,这份情感也随着时间的累积慢慢变成相互的鼓舞和不远千里赴约的默契。

很多人都知道,无论我们做过什么,也许只会在手册上留下名字,但这些“名字”更多的是希望:能为汉服做点什么。

于是我们手拉着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用年轻的姿态来张扬,并鼓舞今后的人一起携手努力,为传统文化、为汉服礼仪及中华传统服饰文化而付出、而辛苦。

我们来自四面八方,我们都不是专业演员,我们每一位志愿者台前幕后的付出,都是基于那颗真诚的、为传播汉服文化而努力的心。有些人也许不认同、不理解,但我们用时间和成绩来证明,我们欢迎不一样的声音来了解我们、加入我们,我们愿意一起努力、一起改进、一起逆着蜚言前行。

感谢这六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自费前来参与活动服务并且为此而努力着的志愿者们,你们是最棒的!感谢活动开办2日参与人数就逾4万的汉服文化的爱好者们!感谢远从海外而来的为汉服呐喊助威的嘉宾及朋友们!感谢支持中华传统文化的赞助商以及我们亲爱的战略合作伙伴们!

这一篇发自肺腑的窃窃私语,或被而后推送的各类信息埋没,或只是我们一方的心声和主张,但我们希望你能看到、希望每一个在汉服文化周留下记忆的人看到。每一年,这一场盛会,都是为了你我相遇而点亮的祝福。那一声声掌声,虽说是给舞台、给活动,也成为我们给自己的鼓舞,成为这个时代的汉服故事的欢呼和鼓励。五年西塘,五年汉服,感恩你我,感恩每一位在其中倾注了汗水与眼泪的你们,感恩每一个奔走辛劳的日日夜夜。在谢幕时,请优雅的鞠躬,感谢当时那个自己,感谢你们,在西塘,有你我汉服的故事![五年汉服,感谢有你]

据官方数据显示,文化周前期在线上微店推出0.01元预售门票,累计有15200人进行实名登记报名;依据西塘旅游景区统计,第五届西塘汉服文化周活动开始两天,实名制穿汉服登记入园游客量就达40618人次,4天的游客量更是高达157326人次;微博超级话题#汉服#阅读量9亿,#汉服美少女# 话题阅读量增长1.1亿,3万人线上参与票选四美;映客直播四日累计观看人数达到167万人,还登上斗鱼直播pc端和手机端的首页推荐;另有网易专题推荐、凤凰新闻专访,环球时报整版报道。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