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上世纪20、30年代的裙边理论风靡到现在还在不断被提起,偶尔也会想,我们古代会不会也有广袖效应。抛出这个问题时,我就知道这个没有实在的记载依据,也没有庞大数据去支撑,只能靠今人推测。但运用反向思维可以想到,经济不景气之时,人们自然买不起面料制作宽大的袖子,而经济景气时,除去面料、刺绣上的讲究,能显富的就是袖子,而且有钱人也不用自己做事,袖子越大反而突出一些礼节性的场合需求,而非实用意义。

▲元张渥《九歌图》

就跟裙边理论一样,广袖效应也可以从古代用布的问题上考虑,袖子越大用布越多,而在经济繁盛的时代,连诗文中都多提广袖,像盛唐时期的李白,“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汉代一首谣谚里也有提到用一匹布做袖子的,大家还纷纷跟风,觉得时髦,便是这句“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再从一些常用字汇上来看,捉襟见肘的是穷人,薄衣广袖便是衣食无忧的仙人,也侧面映证了一些道理,普通老百姓通常穿的是窄袖子,而家里有些底子的袖子越宽就越足以体现其家缠万贯。

▲宋刘宗古《瑶台步月图》

还有一种推测,则是跟社会风尚有关。如唐代仕女图中多见广袖,但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也有胡袖、女穿男服等流行,往后,在宋的仕女画像中也能常见小袖,宋词“几时重恁,玉骢过处,小袖轻招。”看出这段时期人们对窄袖的偏爱。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而在日常生活,就抛去一些社会影响,则是什么袖子穿着舒服方便,就穿着什么了。有的人说,越到宋明,就越讲究了返璞归真的服饰哲学,算是衣文化的发展回归,故在这段时期常见小袖,仇英的画作里也常能反应那个时期的风气…但无论怎么说,我个人还是遵从功能一说,衣食住行,还是处于基本上的需求,再到精神需求,至于劳动者就穿着便于劳动的衣服,礼仪场合就穿着广袖礼服着装,因时因地制宜,才是中国的生活准则嘛。大家可借此共同讨论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