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服潮热,几至沸点。日常生活中,一身“仙气儿”打扮的汉服出游者俨然成为了大街小巷一道流动的“风景”;传统节日中,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身着汉服,谱写一曲古意浓浓的别样佳节。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日趋重视,以及对年轻人着装风格多样化的包容,身穿汉服上街不再显得突兀,许多人嗅到商机,开始投身相关行业,包括线上店铺、线下体验店、摄影、手工制作在内的“汉服经济”成为新亮点。在古韵与时尚并存的上虞,“汉服经济”也正悄然萌芽……

9月10日,记者走访了上虞衣刀汉服工作室、虞轩阁汉服店,又采访了打造发簪的手工匠人沈华青,了解他们与“汉服经济”的故事。

8年打磨手工发簪,收获“粉丝”一片

家住驿亭镇鲁溪闸村的沈华青出生于1993年,长得文气而端庄,目前在杭州一家广告公司工作。作为一种爱好和副业,她制作手工发簪已有8年时间。这8年里,她摸索前进,在一方小小的手工台上坚守初心。“一开始只是因为买不到心仪的,就想自己做一些,后来有不少朋友问我的发簪哪里买的,听到是我自己做的,他们都希望我能再做一些来出售。”沈华青告诉记者,她本身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十分感兴趣,发簪的主题、配色、寓意都与中华文化的底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今,沈华青的手工铺子已颇具盛名,通过贩售纯手工发簪,她收获了一批“粉丝”,不少天南地北的网友都慕名前来预订。“挣的钱并不太多,但这是一种爱好,我也不太计较钱多钱少。”沈华青说。

(沈华青与好友出行合影,图左为沈华青)

夏末秋初气候爽,汉服体验正值旺季

走进上虞衣刀汉服工作室,其负责人顾晓颖便微笑着上前介绍,该工作室成立于今年2月,作为一家汉服体验店,主要项目有汉服租赁、汉服售卖、汉服造型体验和拍摄。“我接触汉服已有八九年了,因为自己喜欢,也想要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从古传下来的服饰而成立体验店。”顾晓颖表示,如今汉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令她欣喜非常。工作室的成立也带动了身边的朋友喜欢汉服,如今正值夏末秋初,气温宜人,也是工作室最繁忙的时节,时常有人来试穿、拍摄,还有不少茶道文化、香道文化的工作室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而借助这种形式推广了传统的服饰文化正是顾晓颖最开心的收获。

(衣刀汉服工作室顾晓颖为自己设计的妆面与造型)

传统汉服吸引外国友人,共度佳节输出中华文化

不同于体验店,虞轩阁是一家制作汉服的店铺。其店主“轩楚子”(化名)是一名资深的汉服爱好者。“我是在2017年9月1日开了这家店。”“轩楚子”表示,汉服十分讲究形制,每个时期的汉服不尽相同,为防形制不纯正,他专注于制作唐宋两个时期的汉服。此外,“轩楚子”还多次组织开展传统的节日活动。“今年七夕,在丰惠古街举办了一次民俗风情活动。”他说,那次活动吸引了多名e游小镇的外国友人,大家一起穿上汉服,穿针乞巧、投针试巧、体验刺绣、放花灯祈福,其乐融融。“这也是一种输出文化的方式,外国友人能够真正地参与进来,他们都玩得非常开心,连连竖起大拇指夸赞。”“轩楚子”说。(外国友人在七夕活动中体验刺绣)(外国友人身穿汉服参加七夕活动)

采访中,记者发现,几名受访者无一例外地提到了同一句话,身上都有着同一份情怀,“因为喜欢汉文化而投身‘汉服经济’。”他们认为,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定的内涵而在整个体系中熠熠生辉。致力于“汉服经济”,不仅出于商业利益,更蕴含着他们的喜爱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心意。“可以说也是一种文化自觉。”“轩楚子”说,把目光投射在历史遗留下来的衣冠文化上,是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他也希望“汉服经济”的热闹能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扎根、发芽。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