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做贴边

本楼主要阐述底缘的贴边。

其实这些收尾的细节处理才是让初学者最为纠结的。

由于我做这个处理,需要里子露出一点用作装饰,所以只能使用贴边而不是包边,包边的技术,后面做领子的部分会阐述。

先按照之前的预算,裁好一条红布。再取一张边缘平齐的硬卡纸做熨烫模板。我做的贴边是2.5厘米宽。

先对齐边缘,在压紧卡纸,使用熨斗由外向内扫动进行中温熨烫,操作的时候左手不要动,应小心操作,避免烫伤手指。

烫好的折边。
效果。

由于我这次使用的做贴边的布料比较薄,所以需要在中间嵌入一条布条。

嵌入的布条宽度应稍小于贴边宽度。
上机辑缝(注意边缘缝线的颜色)
最后拆除当初固定里子的假缝线。

最后是贴边部分的横截面,黑布表示面料,黄色表示里子,红色表示贴边,蓝色表示嵌条,绿色表示辑缝线。

接着是做袖口的贴边,至于袖口为何要做一条曲线,这个留在后面讲,反正这条曲线很重要。

袖口的贴边和底缘的贴边在工艺和结构上一致,所以这里只讲不同的地方。

首先介绍下,红色的是已经裁好的贴边裁片,灰黄色是贴边的版(含缝头)版的使用,前面已经讲过了,红色的裁片就是用这个版做出来的。白色的是熨烫用的净版。因为袖口是一条明显的曲线,所以贴边不能使用长条矩形贴边。

将净版置于贴边裁片之上,调整好个边缘的距离。
由外向里扫动熨烫。
与烫直条不同的是,一边需要折,一边需要打剪口。
凹面打剪口,凸面打折。不然这个地方会弯不过来的。
熨烫完毕

这里可以利用净版,画出嵌条,并裁好,置入,和前者贴边一样操作。

小心辑缝,因为这是一条曲线,注意边缘留出2-3毫米的里子。和前者的处理一致。

置于曲面上熨烫。袖口贴边完成。

(八)做领子

其实做领子也没有说明特别的难度,很多操作基本上和前面的贴边一样。例如烫版的流程一致,所以这里只讲不同之处。

领子不是贴边而是包边,不同之处就是烫好两侧的这边之后,要对折熨烫,但是在烫的时候要注意,有一边要多出2毫米。辑缝的时候注意,多的这一边向里面,因为侧缝线是从外侧进入的,这样是避免因微小位移造成机针扎不到底层边缘。

做好领衬,我是采用的两层布料折叠,并在上部侧缝两道线,这样是为了让领子更加跟家硬挺不易变形。之前有种叫胶衬的东西,但是我觉得这个东西不是很好,贴胶衬的好处是好辑缝领子,但是部分人在制作时,干脆就不做领衬了。这样会出现一个问题,做出来当时还是很硬挺的,但是水洗几次就不行了。相信很多人的汉服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偷工减料造成的。

将领子的侧缝线对齐衣片的侧缝线,先进行辑缝。注意对位的方向,领子的裁片是翻折过来的。

还有一个难点就出处理领子的收尾处。

方法如下

将领子的裁片先翻折过来,然后使用直尺,通过衣片的延长线,在领子上画出一条直线。然后沿此线侧缝。

剪除多余部分
处理好了
然后翻折过来,明白了吧。
这个时候将领衬放入。
然后侧缝,领子制作完毕。

另外,白色护领的制作工艺一致,看后面的截面图即可,就不贴照片了。

黑色的是面料,黄色的是里子,蓝色的是领衬,红色的是领子,紫色的是护领,绿色的是辑缝线。

现在开始揭秘袖子。

这是第一次制作的,袖口线是一条直线,这个做法确实省事,工艺也简单很多。这样的处理方法在处理长袖时问题不大,但如果用在半袖上,就会出问题。由于汉服采用的不是西式裁剪(西式的是要接袖并做袖山曲线的),这样的处理会造成双臂自然下垂之后,有很多的量被强行挤压在肘部内侧,造成手肘内侧不舒适,整体衣袖的结构发生变形。

处理之后的效果。第二次制作。
外观和透视面都发生了变化。
下面用一张白纸模型演示一下这个原理。

这这个模拟一下第一次的效果

展开之后,其实在一侧也会出现一个不明显的凹角,但是这个可以忽略。

刚才不是说,有一侧多余的量会影响手肘的舒适性吗?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剪掉这个多余的量,是的,这个没错,但是这个剪法却有讲究。如果直接用一条直线分割的话。

问题却是确实了,但展开后会发展出现了两个尖角一凹一凸,很不美观。

但如果使用曲线分割,表面看上去起伏很大。
但首尾对接后,却是一条平滑的曲线。
款式参考,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青铜鎏金屏风承坐。

关于衣领,可能看多了明朝的文物,会不习惯窄缘,但实际上在秦汉时期,窄缘的汉服很多,秦始皇兵马俑,杨家湾兵马俑,均有反映。我做的是4厘米的宽度。

其实主要还是考虑到夏天,宽的衣领,穿用者自己会很热,旁观者心理上也会觉得热,所以衣领的夏窄冬宽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现实意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