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服吧潜水很久了,一直关注汉服运动,也为汉服能重现中华而开心与欣慰。常常无事便去些汉服商家,在那些或超逸,或庄重的汉服里,寻找自己喜欢的那一款。现在的商家对待汉服的态度越来越严谨,形制也愈发正规,让人高兴。可同时也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那就是——配色。

不知道同袍们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常常看到一件汉服,会心喜它的雍容,飘逸,庄重和美丽。可一穿到身上,或出去走一圈,就能感觉到一种异样:是环境太过现代化还是自己人不够漂亮?为什么穿在身上总有那么点浮躁,花哨,与环境格格不入,总有点观感上不如和服,韩服的感觉呢?

我是个沉迷于色彩的人。尽管对色彩的了解还只是皮毛,却也隐隐嗅到了一些汉服因色彩不对味所带来的视觉尴尬。一件精致的汉服,形制自然重要,可是若没有合适的面料,和谐的配色,汉服的感官效果与文化韵味便会大打折扣。而我们古人在配色上,是有很高的造诣与完备的系统的。可惜我不才,对色彩的了解不过泛泛,但是这里依旧想把自己的一些观点与看法贴出来。

我想每个国家,都有着最具代表性的本国传统颜色,说两个最为熟知的,中国红与中国黄。然而很多人不喜欢所谓的传统颜色,嫌它俗气,艳丽,乡村味。对于这一点,我们只能惋惜地叹一声:中国传统文化流失断层得太厉害了。要知道,我们的传统色彩远非只有夺目的红黄二色。中国古色,原是以婉妙,雅致,鲜妍为特点的。而那些笔墨难以形容的色彩,更是都有着自己独特而美丽的名字。灰褐不叫灰褐,叫秋香色,棕黄不叫棕黄,叫琥珀色。青色有雨过天青和鸭蛋青,绿色有绀碧色与松花绿……文化的断层,使这些美丽的颜色只能在染坊和裁缝店的簿本上找到。

幸运的是,有网友因为看到日本的传统色彩谱所感,收集整理了一套中国传统色彩谱。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我们的颜色。虽然整理得不算很全,颜色上也多少有点误差,却已是难能可贵了。

下面的图谱,还是很重要的,里面的颜色是我们要注意的重点。

看了这些图,我想说一下古色的特点。

张爱玲说过,现代人往往不喜欢古人的配色,红配绿,绿配蓝,看了俗气。殊不知古人的配色,讲究的是“参差的对照”,譬如,宝蓝配苹果绿,松花配大红,葱绿配桃红,只是我们已经忘了从前知道的。这话不假。中国的古色,以中和色居多。原色,高纯度色彩是很少在生活中用到的。更不可能出现大红大绿这样的搭配。

那么哪些颜色是高纯度色彩?这就得说到色彩的三要素了。

色彩有三个基本的表现要素,即色相、明度和彩度。

Š 色相说白了就是指色彩的相貌,如:红、黄、蓝等及相互混调的色彩,(红+黄=橙,蓝+红=紫等)。

Š 明度是指色彩本身的明暗度,低明度色彩是指阴暗的颜色,明度色彩是明亮的颜色。在色相中,黄色明度最高,蓝色则最低。

Š 彩度是指色彩的纯度,浓度或饱和度,色彩越强则纯度越高。我国的传统颜色里,是以混合色,也就是低纯度色彩居多的。

下图:色调即色相。明暗是明度,饱和度就是彩度。

解释了三个关键词,下面要讲的是什么样的对比是可行的。我们都明白配色时需要有对比,不然就不好看。但是很多时间大家都不明白怎么样对比才是可行的。其实我们只要注意避开“灰”“邪”的配色就可以了。

什么叫“灰”呢,就是对比性太差,没有精神,显得灰、脏。那什么叫“邪”呢,就是对比极度的不和谐,有点针眼,让人很不舒服。

下图

如何使配色达到最和谐呢,这里有一个小窍门,就是寻求统一。这样的色彩对比通常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下图。

知道了统一,配色基本就好办了。而在色彩的运用上,则先举个简单的小例子说明一下吧。

以下是一外国网站的截图,这个网站用的色彩不多,白色,黑色,橙红色。现在要做的是看看这副图里什么色彩最多,什么色彩最少。

答案很明显,白色最多,黑色其次,橙红色最少,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最醒目的不是黑白色,而是橙红色。这至少证明了:色彩多并不一定醒目,色彩少反应容易吸引注意力。

这里可以得到一个小结论:越是鲜艳的色彩越是少用,所占的比例最好少一点~

那么,古人在服饰上的配色,究竟有什么特点呢?这里引用一段红楼片段,管中窥豹一下吧。

在《红楼梦》服饰色彩描写上,常被人津津乐道的一段是“黄金莺巧结梅花络”。编结工艺品的色彩搭配,在莺儿口中娓娓道来,使人不禁为作者的配合美学经验所倾倒:

莺儿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宝玉道:“大红的。”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见8楼图最后一行)”宝玉笑道:“这才娇艳。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莺儿道:“葱绿柳黄可倒还雅致。”宝玉道:“也罢了。也打一条桃红,再打一条葱绿。”

打一条汗巾,引出一段色彩的论述。同样有色彩描述的还有贾母带着刘姥姥逛园子这一段:老祖宗因见潇湘馆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上的换了。”于是,“拿银红的替她糊窗子。” – 这才对了路。

罗宪敏在“《红楼梦》的景物美”一文中写道

“由统计数字来看,《红楼梦》中出现的服饰色彩令人叹为观止。黄色类计有葱黄,金黄,鹅黄,柳黄以及近似为桔黄的蜜合色;绿色类有葱绿,水绿,柳绿,豆绿,翡翠,松花绿和秋香色;红色类最多,计有杏红,银红,桃红,杏子红,水红,海棠红,石榴红,碧玉红,茜红,绛红,分红,玫瑰红,大红再加上似为酒红的血点般大红等十多种;此外还有石青,莲青,藕合,玫瑰紫,荔枝,茄色等等。除此之外,作者还娴熟地利用图案与缝制效果来增添色彩的韵味。形成花纹的方法有弹墨,刻丝,刺绣,挖云,盘金和锦上添花等。”

由此也可见,

从红楼梦这部百科全书里,我们可以窥测到一点古人配色的技巧了吧?那就是,华丽可以,但要求艳而不妖。素净也行,但最好透点淡雅。夺目刺眼的高纯度颜色要避免过多运用,雅致娇嫩的中间色则是主流。

下面分点说明一下个人总结的汉服的配色技巧:

一, 多用中间色,少用高纯度色彩。一些过于现代的颜色如粉红,淡蓝,浅紫颜色浮躁,根本压不住环境,亦会破坏古典感,可以用同色系比较古典的色彩如桃红,天青,藕合等色代替。

二, 衣和裙最好都只用一种颜色作主色,再施以少许辅色。因为是汉服,所以不论衣裙都尽量避免以白色为主色。一时避讳,而是大面积的白色无法凸显汉服古朴庄雅的特点。(喜欢白色的筒子可以用霜白,牙色等带有乳色的白色代替)对于交领,直裾曲裾等有宽大衣缘的汉服,一般情况下衣缘的颜色尽量要素,太艳丽会夺了衣服主色的光彩,造成视觉的不平衡。

三, 棉麻等料子与颜色的融合性最好,视觉上干净,古朴,又难得同时具有历史文化气息与市井味。是汉服最好的面料选择。丝缎质感华丽精美,所以一定要避免纯度高或轻浮的色彩(大红大蓝大绿,粉红粉蓝粉绿等),最好的选择是素雅沉静,纯度又低的颜色如石青,豆绿,松花,缃黄,茶红等。雪纺和化纤丝绸都是很难配上好颜色的面料,化纤不用多说,看看现在酒店服务员身上泛滥的劣质旗袍就知道毁人效果了。雪纺衣料很多看着也很淡雅,可是跟棉麻,丝缎放在一起立马就给比下去了,因为颜色再好,终究少了股子沉静典雅。面料的选择很重要。所以我个人不太推荐雪纺做汉服面料。当然,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或个人偏爱,做几件雪纺汉服无可厚非。不过切记,雪纺或纱是最忌深蓝,深绿,深紫这样浓艳颜色的。做衣服时要注意。

四, 补充个最基本的了,一身衣服的颜色总共加起来不要超过四种(当然,辅色搭配得好,超过四种也可以)。主色辅色要分明。超过四种,或主辅不分,很容易就出现开杂货铺的效果

当然啦,如果说文字太抽象,不够直观,那么下面再看一些古代人物图,感受一下我们古人配色的技巧吧。

看上图。

这张局部捣练图里四个女子的衣服颜色各异,看上去却并不显突兀,反而很和谐。女子的衣服共有5种颜色,分别是杨妃色,水色,牙色,蓝色 肉桂色,因为年代久远,部分颜色可能失真,但还是可以看到,这几种颜色,不论鲜艳淡雅,都是中间色。而每个女子身上的颜色都不超过三种。视觉效果沉静而不失雅致

再看这一幅(下图)。清代画家任熊的《瑶宫秋扇》。我想各位都注意到女子身上衣服的颜色早超过了四种,却一点不显突兀~呵呵。这就是主辅颜色搭配成功的典型了。半臂主色水色,上襦水红,蔽膝石青。辅色很是丰富,深青,豆绿,石榴红,然而运用得恰到好处。特别是石榴红的扇柄与玉佩绦子,用量少却夺目,给整体一种画龙点睛之感。由此可见,用色多也有好看的时候,然而用得多而不当就不可以了。

(因为此画为清人所作,形制上或有臆造成分,是以裙上布面是否“蔽膝”不太清楚,请教过同袍亦不敢断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