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是中国传统工艺之一,刺绣的种类也是特别的多,刺绣其实就是用针线在一些纺织品上面,那时候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人们把它纹在身上,后来条件稍微好了,大家才慢慢转移到这些纺织品上面,当然也有很多刺绣的优秀作品了,现在和中国风小编一起去看看中国十大名绣都有哪些呢?

中国十大名绣:

问:中国十大名绣有哪些?

答: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

苏绣

苏绣是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衍无锡、常州等地。刺绣与养蚕,缫丝分不开,所以刺绣,又称丝绣。清代确立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苏绣具有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独特风格,地方特色浓郁。

2006年5月20日,苏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绣以苏州刺绣研究所的高新区的镇湖镇(现改为街道)刺绣最为有名。镇湖是苏绣的主要发源地,苏绣中的八成产品来自镇湖。

2007年,镇湖街道的苏绣基地荣获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称号。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镇湖苏绣”实施地理标志保护。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镇湖刺绣》地方标准。2013年,苏州高新区镇湖刺绣艺术馆景区成为全国首家刺绣文化产业4A级景区。2014年,苏州镇湖刺绣艺术馆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5年何建英刺绣大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洪军大师《梅花篆字》创作成刺绣版。镇湖东东电脑为其设计了外包装。

湘绣

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湘绣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的带有鲜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绣产品的总称,是勤劳智慧的湖南汉族劳动人民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精心创造的一种具有湘楚文化特色的民间工艺。近半个世纪来,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在湖南、湖北等地发现了不少麻布、锦、绢等丝织品、纺织品,其中不少是绣品。一批又一批埋藏在湖南和昔日楚地领域地底下的光彩夺目的古绣品的出土,对世人进一步认识湘绣源流沿革及其绣艺传统,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湘绣与苏绣、蜀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传统上有72种针法。分平绣类、织绣类、网绣类、纽绣、结绣类五大类还有后来不断发展完善的鬅毛针以及乱针绣等针法。湘绣擅长以丝绒线绣花,绣品绒面的花型具有真实感,曾有“绣花能生香,绣鸟能听声,绣虎能奔跑,绣人能传神”的美誉。

2006年,湘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95年,长沙沙坪镇被国务院授予“中国湘绣之乡”的称号。2006年,沙坪被授予湘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基地。2010年,湘绣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制定了质量技术要求“沙坪湘绣”也取得“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注册。2014年,湖南省湘绣研究所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粤绣(Guangdongembroidery)是以广东省潮州市和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包括潮绣和广绣两大分支,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

粤绣

粤绣是以广东省潮州市和广州市为生产中心的手工丝线刺绣的总称,包括潮绣和广绣两大分支,是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之一的广绣最初创始于少数民族――黎族,古时绣工大多是潮州、广州男子,为世所罕见。

明朝中后期形成特色。其特色有:一是用线多样,除丝线、绒线外,也用孔誉毛捻楼作线,或用马尾缠绒作线。二是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三是多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四是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五是绣工多为男工所任。绣品品种丰富,有被面、枕套、床楣、披巾、头巾、绣服、鞋帽、戏衣等,也有镜屏,挂幛、条幅等。

2012年,林智成(潮绣)、康惠芳(潮绣)、陈少芳(广绣)、孙庆先(潮绣)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潮绣大师康惠芳于2015年8月11日被联合国授予“文化大使” 称号。

蜀绣

蜀绣又名“川绣”,是在丝绸或其他织物上采用蚕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的中国传统工艺,主要指以四川成都为中心的川西平原一带的刺绣。蜀绣最早见于西汉的记载,当时的工艺已相当成熟,同时传承了图案配色鲜艳、常用红绿颜色的特点。

2006年5月20日,蜀绣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12月,蜀绣正式被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京绣

京绣又称宫绣,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风雅,民间高档的宫绣大都与皇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创造力的结晶。京绣中最好为针工中的“平金打籽”绣。这种绣,是以真金捻线盘成图案,或结籽于其上,十分精致,华贵。京绣作为“燕京八绝”之一,曾和现“四大名绣”中的“苏、湘、顾”并称为“四大绣”.

2014年11月11日,京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鲁绣

鲁绣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属于山东生产的刺绣品,山东地区的代表性刺绣,山东省简称为“鲁”,故名。是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的一个绣种,属中国“八大名绣”之一。 它所用的绣线大多是较粗的加捻双股丝线,俗称“衣线”,故又称“衣线绣”.曾流行于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其绣品不仅有服饰用品,也有观赏性的书画艺术品。鲁绣风格较他绣不同,多以暗花织物作底衬,以彩色强捻双股衣线为绣线,采用齐针、缠针、打籽、滚针、擞和针、镇绣(辫子股针)、接针等针法,选取汉族民间喜闻乐见的人物、鸳鸯、蝴蝶和芙蓉花等内容,莲花罕为题材。

汴绣

汴绣,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着称,早在宋代就已驰名全国。2006年,汴绣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汴绣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瓯绣

瓯绣,又称画帘,是浙江温州的地方传统艺术,产于瓯江地区;也是浙江“三雕一绣”特种工艺品之一,由中国传统刺绣发展而来。它与湘绣、苏绣、蜀绣合称中国四大名绣。瓯绣是中国出口名绣之一,不仅被国家珍藏,还被作为国礼赠送,有“发绣外交”之说。瓯绣是从装饰生活用品逐渐发展起来的刺绣工艺,早期的绣品有神袍、戏装、寿屏等,后来又扩展到刺绣山水、人物、走兽、书法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效果。瓯绣是中国刺绣工艺中独具特色的精品。

2001年浙江省将其列为重点保护艺种之一。2006年入选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浙江省温州市申报的瓯绣被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杭绣

杭绣,汉族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至南宋为极盛时期。当时的刺绣,一为“宫廷绣”,一为“民间绣”,前者专为皇室内苑绣各种服饰,后者刺绣官服、被面、屏风、壁挂等。直至清末民初,杭绣仍盛行而不衰,城内后市衔、粥教坊、天水桥一带有刺绣作坊近20处,擅长刺绣的手艺人多达二、三百人。杭绣评为杭州市第一批及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汉绣(传统刺绣工艺)

汉绣,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之一,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

汉绣主要流行于湖北的荆州、荆门,武汉、洪湖、仙桃,潜江一带。汉绣作品曾多次在京展出,还参加了巴黎、华沙等国际展览,受到好评。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2008年6月7日,汉绣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湖北省第一家民办汉绣博物馆–武汉汉绣博物馆,在汉阳江欣苑社区挂牌成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