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陈建兵,同安人,厦门市香道研究会会长、厦门“妙吉祥”香道文化企业的掌舵人。十年前,他放弃了银行工作的“金饭碗”,回乡继承了祖传衣钵,始终如一坚持天然香事业。在他的带领下,“妙吉祥”成为在中国甚至东南亚同业中都叫得响的金字招牌。四年前,妙吉祥香道文化企业所保护的“闽南天然香制作技艺”被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建兵被命名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陈建兵在制香。
陈建兵在调香。
陈建兵在品香。
收香理香。
1、放弃“金领”工作 重拾祖辈手艺
从陈建兵的祖上算起,制香这门手艺已传承百余年,到他是第五代。陈建兵说,中国的香及其文化具有延续性,即便在古时被视为偏远地区的闽南,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很轻易地在诸如同安、海沧和厦门岛内找到不少宋代及明清时期留下来的遗迹。比如同安的朝元观,就保存有两个宋代的体型硕大的石质香炉。还有海沧的霞阳、新垵一些古厝墙上、屋檐上的雕砖,都有以香炉为题材的装饰物。朱熹在同安写过一首诗,叫《香界》,表现的就是香在民间的广泛使用。
然而,闽南天然香传统制作技艺正面临尴尬窘境,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原本完全依靠手工制作的闽南香纷纷转为工业化生产,愿意学习传统手工制香技艺的人越来越少。陈建兵说:“坚守天然香,是一份责任,如果不是父辈惦记着这门祖上的手艺,我可能也早就放弃了!”
11年前,他还是一家银行的“金领”。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萌发了自办制香企业的念头。当时,由于他对香的独到理解,一家香厂请他去做企业策划。第一次走进制香车间,四处弥漫的化学用料气味让他大感意外;更意外的是,企业老板还希望他以“天然香”来做文化创意。想到与自己一样的爱香人可能会被欺骗,他拒绝了这单生意后,重拾祖辈的手艺,开始了开发天然香的创业之路。
2、向自然靠拢 拒绝化学香
何为天然香?陈建兵引用了《说文解字》,“‘香’气味芬芳,小篆从黍从甘。‘黍’表示植物谷物,‘甘’表示香甜美好,意为天然植物所散发的令人感觉美好的气味。可见天然草木是香的生命。”
位于海沧马青路的妙吉祥办公大楼里,弥漫着清新的香料味。檀香、沉香、艾草、小茴香、丁香、豆蔻、苏合、安息……在一楼的香料展示区以及二楼的香料车间,有着上百种制香原料。
他说,这些制香的原料全部是药材,大都从药材市场或药农手中采购。天然香的香味清淡,若有若无,在干燥的情况下,保存越久香味越醇正。而化学香味道通常浓烈、刺鼻,久闻烦腻,颜色特别鲜艳。在崇尚自然的他看来,长久嗅闻化学香料,无异于吸“毒”。
让百姓不吸“毒”,是他制香的初衷。但陈建兵没少遇到难题。由于人工合成香料大量取代了天然香料,坚持天然香的“妙吉祥”曲高和寡。“化学香便宜啊,人们只关心价格,对是否天然兴趣不大,我们甚至曾经出现一个月卖不动一支香的情况。”
由于从内心摒弃了使用化学香的念头,他必须要对天然香的制作过程、标准有着深刻的认识。“昂贵的沉香我有做,便宜的艾草香我也做。”通过陈建兵多年的努力,“妙吉祥”的销量年年看涨,客户遍布国内各主要城市及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
3、“制香不难,难在用心”
陈建兵对香的热爱极深,从采香、选香、调香、挤香、收香、篆香、焚香、品香到香器品鉴,都烂熟于胸。
可以说,在制香方面,他很执着。
他要做“艾香”,需要艾草。同安的溪沿田边四处产有艾草,作为同安人,陈建兵很清楚。但在研读了《本草纲目》之后,他决定去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春,寻找药用功效更好的“蕲春艾草”。
为此,他和当地居民深入交流,并且走进大山,寻找采集天然蕲艾作为材料标本。后经证实,蕲艾的效果的确如典籍中记载的那样,他这才开始源源不断地采购回来,进行深加工。
“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副对联说的是同仁堂,但也完全可以套用在陈建兵的身上。
他在厨房里制作一道香料,往往需要三五个小时,而产品的窨藏,短则七天,长则三四个月。在“妙吉祥”的生产车间,除了挤压成型等少数环节需要利用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美观,其他包括挑拣、铺陈、晾晒、分装等在内的环节,他还是讲究手工技艺。“就经济层面讲,手工摊入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时间成本,这不仅仅是表达对‘香’文化的一种恭敬,更是因为不是任何事都可以用机器替代。”陈建兵说道。
为了研制香料配方,陈建兵探究中国香道古籍,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灵感,开发研制出不同系列产品,从形状细分就有立香、线香、盘香和塔香,从用途上区分有宗教用香、生活文化用香、养生香等。
陈建兵说,由唐至清,香是中国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大和做强一个香文化企业只是他实现人生宏愿的一个载体。他还创办了香道培训学校、制香技艺传习中心,与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厦门市香道研究会,建立了国内唯一的中国香文化产业发展基地和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他真实的愿望是,让中国人回归传统的香道文化。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