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猪年孟冬十二日,公历11月9日,第七届中华礼乐大会第二届汉本位论坛在武汉园博园召开。

本次论坛主题为:论汉服运动“汉”与“服”的分离

青岛汉服社社长齐鲁风、天汉网负责人百里奚、《汉学读本》《礼学拾级》出版人吴飞、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何志攀、汉服台北主理人何宗伦、郑州市旅游协会副秘书长张晋生、万松斋汉文化电台台长道钧酱子、建瓯建安汉服社创始人魏敦强、道家文化研究学者廖阔、江阴澄欯阁顾问斯大林、苏州吴门汉韵传统文化社宣传部长黎舞、福建桃隐旅游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清文、华夏文化研习会会长吴化之等十余名同袍做了精彩发言。华研会将陆续整理发表。

礼乐大会汉本位论坛系列文章之二:

百里奚:论如何解决汉服运动”汉”与”服”的分离问题

(图为百里奚在礼乐大会汉本位论坛的演讲)

大约从2015年开始,随着汉服的热度持续升高与覆盖人群的迅速扩大,汉服运动开始面临“汉”与“服”的分离问题。2015年前,如果我们在公众场合遇到穿着汉服的青年男女,叫声“同袍”往往能够得到肯定的回应。但是,不过几年时间,如果今天你一见到汉服男女就呼唤“同袍”,往往直接被无视或者收获白眼。“穿汉服的不再是同袍”已经成为汉服运动复兴者面对的常态。

对于坚持了多年的汉服复兴者,我们越来越焦虑:不仅为汉服起到的凝聚作用的迅速消退而感到不安,更是担心汉服运动的主导权已经被社会资本或者公权力夺走,担心汉服运动的初心不再,最终会走向全面异化或者偃旗息鼓。

从目前所见的现状看,我们的担心不无道理。自从天风环珮(溪山琴况)去世后,天汉和汉服吧联合主导的“天汉民族复兴计划”人亡政息,天汉管理团队的小规模修补和威望并不足以维持住溪山时代以礼仪节日复兴为核心带动的汉服运动方向。与此同时,微博微信开始强力崛起,汉服运动越来越走向地方社团化、个人化,大型全国论坛的时代结束了。在汉服主力网站——汉网和天汉甚至是汉服吧的陆续衰落的大背景下,汉服运动开始走入缺乏指导思想的迷茫时代,各地的汉服社团的汉服理论长期得不到更新和交流,在实践方案上重复劳动,在对外宣传上越来越停留在衣服本身。由于指导思想的发展停滞了,随着人员的流动和更替,知道汉服运动的发展脉络的人越来越少,甚至知道汉服运动的人都越来越少。

随着汉服的主要购买人群的年轻化,二次元一代逐渐成人,00后在更加具有独立人格的同时,也更加具有意义消解的倾向,即便照搬溪山先生的理论,也收获不到以前的效果。与此同时,COS圈、饭圈文化也大量渗透到汉服人群中,近年来的“lo装、JK制服和汉服破产三姐妹”、“汉服与仙服分家”、秀衣党考据党之争等等思潮也说明了情况的严峻性:纠缠细枝末节,正事无人关心。从汉服运动老一代同袍的角度看,现在的事实情况是,李代桃僵、后继无人、被边缘化、壮志难酬。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严峻的现实不是我们不努力,也不是我们中间没有再出一个百年不遇的人才导致的。2007年溪山琴况在休养半年后,也直陈目前复兴动力缺乏,局面越来越复杂,想找到突破点越来越难。他的思考结论是,汉服吧的人群需要进行全面整顿。但该怎么整顿,达到什么战略效果,随着他的去世而中道崩殂了。事实上,汉服运动初期的复兴者,不论是突出汉民族主义还是汉民族文化,在今天都会面临被边缘化的问题,这是有客观原因的。以下笔者将就几个主要问题展开分析,然后和大家探讨该怎样应对。

一、目前汉服运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01

汉服运动的初心还在不在?

根据我的了解,汉服运动的初心并没有消失。无论是华服日、西塘还是礼乐我都接触过不少主办方的人员、商家,多次参加各自的研讨会,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天下同袍是一家,我们复兴汉民族精神和汉民族文化的初心并未丧失。在这些大型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最早的一批同袍,在民族认同和兴汉路径上,并没有本质差异,差别仅仅是实现方式。

举例来说,华服日是民间与官方联络的特别通道,对近几年汉服受到各地各级官方的特别关照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的,目前正在推进汉服现代行业标准的建立;西塘虽然突出朝代秀,看起来与汉服去朝代化背道而驰而且做出了元清的妥协,但在宣传汉服之美和持续抬高人气上是有功劳的,其宽松的管理起到了汉服活动的T形台的作用,对各种汉服礼仪和展示具有培育孵化的功能;丝博会给了专业水平汉服形制研究探讨提供了一个平台,成为汉服形制不至于走偏的稳定器;礼乐能给汉本位新老同袍一个专门的论坛,将使我们有机会团结起来,探讨共识,进而找到发力的方向和契机。即便是以汉服走秀为主的华裳九州T台走秀、广州服装博览会等,以及Bilibili,斗鱼直播、微视等直播平台的汉服传播等等,也在为我们汉服复兴的人群持续输入新鲜血液。至于各地的各种汉服节、唐城宋城之类,虽然打的是朝代的噱头,服装上与汉服界的主流水平差异巨大,但它们历史上没有能力伤害到汉服复兴运动,以后也不会有能力伤害汉服运动。

现在给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其实是因为汉服复兴仍然处于初期,汉服界接触社会的外围的各种做法中,奏效的基本仍然是处于民众扫盲水平的朝代风、现代都市汉服时尚等,更深刻的民族自豪感、改变生活方式等目前还谈之尚早——十几年前对汉服嗤之以鼻的民众在今天仍然还是社会主流人群,他们无非是不再使用“古装”并且承认了汉服挺美的而已,要想让这一代民众从衣冠开始就过渡到建立身为汉民族一员的自豪感,不再笃信外国的月亮更圆,过上汉民族审美的生活,这实在有些过于乐观。汉服复兴的历史阶段上该走的路,该栽的跟头,该遇到的阻碍我们都必然会经历,我们能够做的,是提前预判,做好准备,加速通过。

02

目前汉服运动早期同袍的焦虑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但要有信心。以下笔者列出我们焦虑的主要原因和笔者的对策。

焦虑一,官方将会接过指挥棒,但会消除汉民族色彩。

这一点我们作为民间人士,实在没有必要过分焦虑,而应该想办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官方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而言,汉服运动带动的民心可用,但是要进行去极端化的处理。是的,我们的汉民族意识,汉本位主张,目前在许多官方机构看来,仍然是极端化的主张。经过了十几年的观察,庙堂虽然意识到汉服蕴含的爱国爱民族的积极意义,但其宗旨是无神论、中华民族论,难以预判汉民族鲜明特色的民族意识和信仰的发展方向,所以不会全力支持,而是有选择的主导。

现状如此,我们民间不去合作绝不是良策,那样只会彻底失去发声的机会。各地各类官方机构和政府部门执行政策的差异性也很大,一些领导认为极端的,另一些领导却允许;一些地区早已切实可行的做法,一些地方却如临大敌,讳莫如深。对于与官方的合作,我们只需要坚持应该坚持的,合作可以合作的。毕竟我们与国家复兴中华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差别仅仅是体制内体制外话语的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等。即便一时挫折,只要我们的民族还在,随着国家社会的进步,健康的汉民族意识必然还会王者归来。

焦虑二,资本的入场,将夺走我们的话语权,最终始乱终弃,留下一地鸡毛。

这一点我们必须留下足够的警惕。要分辨清楚资本家和企业家的区别在哪里:资本只看利益,企业家还有情怀。对外界的大型服装企业而言,汉服市场目前仍是一个培育中的市场,还不适合急着进场,毕竟一年全行业才十几亿的产值实在不够看的。但是现在随着经济的放缓,尤其是纺织行业的产能过剩,对中小服装企业而言,苍蝇小也是肉,这样的一些服装行业正规军开始找到汉服产业这样一个富矿——这也是近几年来汉服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目前比较好的组合,是汉服界自己的商家成长起来并且做研发,再跟布料染织供应商和生产厂商合作,生产出比较符合形制、价格适中的汉服或者饰品,这一趋势是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的。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资本开始介入“国潮”、“古风”圈,资本的逐利本性会逐渐显示出来——要盈利则必然追求眼球效应,必然追求炒作和人气。

虽然目前需要深耕汉服购买者团体而比较遵守汉服的形制礼仪等,但如果盈利变现效果不佳,资本注入型的生产企业或传媒必然会以迎合二次元主流人群为主打目标,受众将会进一步低龄化、粉丝化,汉服运动复兴民族,重建礼乐的目标将被迅速放弃。目前的部分商家鼓动粉丝发起山正之争、仙服汉服分家、炒作破产三姐妹、大明少女花样炫富、男穿女服的娘化小哥哥等等,都在体现着资本开始玩弄话题、过度拜金炫富化、低幼化汉服运动的踪迹。我们为反抗汉服的污名化奋斗了十六年,一旦汉服沦为高知名度但污名化和小众化的玩具,我们的兴汉难度还会加大。

二、如何解决汉服运动”汉”与”服”的分离问题

针对这一动向,笔者的意见是,这不能怪资本动作快,而是我们团结起来采取行动的动作慢了。我们应该借助目前各类平台受众面越来越宽的条件,把汉本位的理念不失时机地推广出去。笔者有如下几个建议:

(一)借鸡生蛋——借助“华”来增加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