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女朋友喜欢汉服,你一定要看这篇文章哦!教你怎么给女朋友挑选汉服!

为了让新同袍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故在此先给刚接触汉服的新人提一些小小的建议。

一、先不要急于下手,等个有所了解后再买。

淘宝是现在购买汉服最便捷和最主要的方式,而在淘宝搜索“汉服”这两个字时,首页出现的可以说百分九十都是影楼装,而新人由于对汉服基本知识的缺乏,因此就容易买到影楼装。

二、了解各汉服商家的情况

首先要了解当前正规汉服市场的商家主要有哪些,其次要了解目前汉服市场的基本情况,在汉服商家中,哪些商家口碑好,哪些商家某款版型好。了解汉服商家的方法是多泡汉服商家吧,看别人的发帖和回帖。

三、购买技巧,注意事项

目前汉服最主要购买途径还是网络:淘宝网。如果你所在城市有汉服商家,可以去实体店或商家那试衣。那么在淘宝购汉服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1、不要直接搜索汉服这两个字,因为现今搜出结果的首页全是影楼装。而是搜某个汉服商家的名称,信誉好的汉服商家在汉服商家吧和汉服资讯商家排行榜中都可以找到。

2、把所有在商品或店铺名称中带有“古装”“影楼”“COS”字样的商家统统删掉。正规的汉服商家是不会使用这类词的,只有那些生产古装、影楼装和COS装的商家才会用这些词。

3、找专卖汉服的店铺。如果你发现一家汉服铺子什么都卖,并且跟汉服无关的东西(不包括汉服周边)比汉服还多,那么这个汉服商家显然是不专业的。因此作为一个新人,还是少选这家为妙。 4、请同袍帮忙审核,如果你在浏览汉服商家店铺是发现有疑点,或当你挑选到自己喜欢的汉服后,可以将产品图片和这个家店发到汉服商家吧或汉服群,让大家参谋审查下,以免上当。

四、认清各类汉服基础(最主要)

要知道汉服各种款式的名称、特点、搭配、版型,知道汉服与cos装、古装、影视装的不同。可以向向了解的同袍请教,特别是那些接触年限较长,在某些领域有专长,并愿意传授的同袍。具体也可以看看下面,了解一下汉服款式基础知识——

常服篇

1、常服形制解读

小袖上襦(交领+一片式裙)

我们常常说的“衣裳”,其实是从夏周时期初步形成的冠服制度而来,也就是上衣下裳。裳是一种类似裙子的腰围,因此大部分现在还原的下裙多为一片式(即不像现在的裙子一样缝合成筒状)。

而上襦的交领,顾名思义,襦,短上衣。交,即交叉。不过普遍交领是右衽,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

古时外族多为左衽,所以也有用左衽指代蛮夷的意思。同时左衽也被用来指死者(此为儒家思想)。当然没有特别的说明,也可以认为右衽其实只是习惯而已。

我特意注明小袖,便是因为比起宽袍大袖,这样的袖子会更适合现代人日常行动

2 、常服形制解读

小袖上襦 (对襟+抹胸)

服饰经历几千年的进化,形制一直都在承上启下中变幻着。这样的抹胸+对襟的形制其实在宋朝才开始出现的。

“妇女穿的内衣叫抹胸,为菱形。福州出土的抹胸,表里均为素娟,双层……它上可覆乳,下可遮肚,不施于背,仅盖于胸,故称抹胸。”(选自《中国服饰鉴赏》宋代服饰鉴赏)

当然现如今的汉服商家很少会做真正的宋抹,一般都是普通的吊带背心,因为不方便,某种程度上算是一种改良了。

对襟应该也很好理解,但最早应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不过尚未有文物出土,因此也不能断言。

3、 常服形制解读

小袖上襦(袒领+无领半臂)

其实这个形制不一定非叫袒领,大致意思就是指没有领子罢了。沈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里只说了小袖上衣,其外一般搭配一件半臂,袖长及肘,对襟翻领(或无领)。无领大抵是为了方便穿脱。下面一般搭配高腰长裙,依然是一片式,只是长度与及腰不同。

这样的样式其实是隋朝遗风,半臂的穿着也只在初唐流行。后来便逐渐在一些画卷中找不到半臂的身影了。

说到这里额外提一下另外两个形制,一个是现如今也受争议的“齐胸襦裙”,另一个是唐中后期流行的小袖翻领长袄。

4、常服形制解读

齐胸襦裙(受到争议)

加上引号其实是因为这个名称,首先在一些考古报告或者研究当中是找不到的,纯属商家或者圈子自造。裙子齐胸吗?估计除了当时穿着的人,后世并没有任何人知道。因为没有任何出土的可以作为依据的文物。

我们单单只是通过一些绘画以及陶俑才知道了可能有这么一件东西,但它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大家其实都不清楚。

因此便有了一片式、两片式。由于现在出土的文物中并未发现两片式下裙,所以多有两片式为商家臆造的说法。

总之,争议太大。但也没办法完全否认这样形制的存在。要不要穿,还是看想不想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穿着日常行动过其实不怎么方便,我更乐于把它归在礼服范畴

5 、常服款式解读

小袖翻领长袄(异域气息)

唐时期穿胡服的妇女(即上图着装),下一般穿着小口袴(无裆套裤)。前期该形制其实是北齐以来男子的着装,后来受波斯等影响女子也开始穿着。

我个人觉得异域气息太浓重,谈不上喜欢。

但是下面穿裤子的话,还是挺方便的。

6、 常服款式解读

褙子+宽口袴

褙子的渊源就是上面说到的半臂,后期不仅袖子变长,下摆也加长。因此这样的形制常见于宋朝。沈先生则将这样的样式称作旋袄。

再说到下身的宽口袴,袴的历史其实非常悠久,并且在古代袴其实是无裆的(开档),有裆的则叫“禈”。

宋朝时女子也开始穿着袴,只不过外面还要再穿一层。当然现在市面上基本没有商家出售真正的袴。

“纨绔子弟”这四个字大家想必都听过。纨是一种织造较为细致的生娟;袴,也作绔,早期时袴是有钱人才穿的,二者一结合,后世就专指不务正业的富家子弟了。不过要说到宽口袴,《东京梦话录》当中也有说到一些膏粱子弟便是穿着宽口袴。所以即使宽口袴看起来非常像现如今的阔腿裤,某些时候它还是不那么方便的。但也比褒衣博带的形制好许多。

7 、常服形制解读

琵琶袖短上袄/衫:交领+马面裙

琵琶袖多见明时期,而交领这样的样式又是短上衣则多见明初。彼时朱元璋重新确立服饰制度,以唐宋为重,所以这样琵琶袖的交领短上衣则比较多见。

这里说袄,是指带夹层的上衣,倘若想在夏天穿着,挑选单层轻薄的料子(即为衫)便可。虽然琵琶袖只是比广袖稍微方便了一点点,但也不至于像广袖那样夸张。只是作为聚会一类的场合还是适用的。

同时在明朝,下装也开始流行马面裙,与之前说过的一片式下裙在形制上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前后各有一个马面,两片缝制在一起,两侧打褶。

8 、常服形制解读

琵琶袖长衫/袄:立领

其实比起琵琶袖,我个人还是更倾向于小袖,不过春秋冬装好像还是大袖比较多见。

立领是明后期女子较为流行的装束,且上衣逐渐变长,与唐时期的短上衣形成鲜明对比。

9 、常服款式解读

比甲

通俗一点说,比甲就等同于现在的背心。比甲在明、清流行,着重还是在明朝。不过在明时,内搭一般都为立领,那时已经不时兴穿交领。所以才有很多商家在标题中写“明制”二字。

用料厚实一点,春秋或冬穿在外面可以御寒,用料薄一点,夏天可以做搭配。春秋天觉得冷,就可以在外面搭一件比甲啦~

10、常服形制解读

披风

为什么说披风不说斗篷呢?是的,这俩不是一个东西。披风是一件有袖子但敞开的衣服,而斗篷的历史太短,至今只知道清朝应该是有的。且斗篷是无帽、后摆开衩的。

这样形制的披风最早可以追溯到北魏,后来在唐朝时女子着大袖礼服时外一般披一件小袖披风,大概是为了时髦:)撇去某些时候只是为了好看的因素,天冷了质地厚实的披风确实是防寒的利器

礼服篇

11 、礼服形制解读

颇受争议的——曲裾

沈先生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当中称它为:曲裾衣。其实意思就是“续祍钩边”的衣服。而争议的源头其实就是出土的实际文物仅限马王堆,其余都是陶俑一类。加之时间跨度实在太长,许多事情无从考证。

按照马王堆的复原作品,曲裾应该是曳地的,许多人会认为日常行动并不方便。再加上图上这种垂胡袖(特点是长,袖口处收窄),曲裾也就只能作为一种礼服。当然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的~

12、礼服形制解读

垂胡袖上襦:交领+一片式下裙

上面有说到垂胡袖的特点袖子过长且宽大,袖口处收窄。这意味着日常穿戴并不方便。所以在此篇文章当中我将它归在了礼服范畴。

现在许多汉服商家把这种宽袍大袖的服装样式(包括下面的广袖)都称作魏晋风,实则是不正确的。这样的服饰风格从秦朝开始,一直到明朝的琵琶袖都有它的影子。

13、礼服形制解读

广袖上襦:交领

上面说到这种褒衣博带的服饰风格持续时间很长,绝不止魏晋南北朝而已,而“魏晋风”这样的称呼风格完全是因为——《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再前面一点更是说到过唐时贵妇的礼服便是广袖的,所以不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实用性来讲,这样自然洒脱的服饰风格也还是作为礼服较为合适。

话说这一套是有情侣装的,感兴趣的可以和女朋友一起穿着试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