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所提的“汉服”一词,更多的是强调“汉民族本位”,实际上汉民族的传统服饰从夏、商、周开始到今天,并没有脱离其他民族而存在。中国历史上胡服与汉服的融合,重要的有三次。

战国时期,位于中国北部的赵国经常与位于内蒙古南部的东胡人和楼烦人发生战事冲突。赵国人传统的着装是宽衣大袖,非常不利于作战,而东胡和楼烦这两个“马上的民族”所穿的衣服是短衣长裤,非常便于活动。赵武灵王看到了敌人在服装上的优势,出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让国民学骑射,穿胡服,坚持“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的观点,将这些游牧民族的裤褶、带钩、合裆裤等引入中原军队,增强军备实力,保住了家园。“胡服骑射”历来被用于赞颂赵武灵王的英明,汉服也因此吸收了胡服的元素。

邯郸武灵丛台是赵武灵王观看军事操练和歌舞的地方

魏晋南北朝时期,蛮夷之族入主中原,南北民族大迁徙,造成了胡、汉两族服饰的大融合。最著名的事件当属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如:禁止本国国民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着汉服;改汉语为唯一通行语言;改鲜卑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族按门第与汉人结婚等。如今的我们可能很难想象一个异族的首领为何有如此之大的决心彻底移除本族的习俗,但孝文帝改革的最终成功,极大地促进了胡汉民族文化的大融合。

大唐的李家王朝,本来就具有胡人的血统,加上万国来朝,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达到了一个顶峰。在服装上,传统服装发展到华美的极致,又大量补充了胡服的元素,女性服装前所未有地区别于男装,非常女性化。社会上甚至出现穿胡服、用胡妆的风尚。中国处于一个空前开放和自信的历史时期。

彩绘女木佣(新疆吐鲁番出土)

而由于两个时代的服装变革,将汉服基本逐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清代,满族统治者推行“剃发令”,强制汉族剃发易装,称:“遵依者为吾国之民,迟疑者为逆命之寇,若惜爱规避,巧言争辩,决不宽贷。”一时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清政府试图用满服来“满化汉人”。后来为缓和满汉冲突,又提出“十从十不从”的政策,妇、儒、隶、伶、婚、丧等服饰仍可保留汉装样式。但无论如何,这次改装,使满服代替汉族传统服饰而成为当时服装的主流。

清满族男女服饰

中华民国时期,更广泛的“胡服”——西方人的立体、紧身服饰开始传入中国,并成为上流社会的时髦服饰。如当时颁布的《服制条例》规定冠服、礼服以及公务员服装等均为中、西合璧式。这次变革深刻地冲击了中国百姓的着装理念,并影响至今。

三十年代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一代精英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