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爆出定妆照的《花木兰》里面的“额黄妆”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毕竟,我们之前看的神仙姐姐是这样的

没想到现在看到的

居然是这样的

咳咳,不得不说

额黄妆真的很难驾驭……

不过,这样的妆容其实是符合古人审美的

我们看起来怪异违和的额黄妆

却是对史实的还原

额黄的历史

额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明代张萱《疑耀》里记载:“额上涂黄,亦汉宫妆。”

南北朝时,关于额黄的史料则更多。北朝时期杨子华的画作《北齐校书图》里,画中的女子从眉骨到额头,都涂成了淡黄色。

《北齐校书图》

这种潮流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在中国流行,各地的寺院都广塑金身,把佛像涂金。

当时的“时尚潮人”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了启发,将额头染成黄色,久而久之就有了染额黄的风习,后来甚至有人将整个面部都涂黄,称之为“佛妆”。

从南北朝到唐朝,女子们都爱上了这种化妆方法,纷纷在额间涂上黄色作为点缀。有的时候黄色堆积在额头,看上去就像小山,称之为“额山”。

取自天然的额黄

那这种黄粉,究竟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

唐王涯《宫词》里写道:

内里松香满殿开,四行阶下暖氤氲;

春深欲取黄金粉,绕树宫女着绛裙。

唐温庭筠《南歌子》诗句里也提到:“扑蕊添黄子,呵花满翠鬟。”可见额黄的黄粉很有可能就是松花的花粉,这种花粉色黄且有清香,而且有"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等功效。

宋代庄季裕《鸡肋编》里则记载:“(燕地)良家士族女子……东月以栝蒌涂面,谓之佛妆。”栝(guā)蒌(lóu)也就是一种葫芦科爬藤药用植物。

由此可见,额黄粉一般都取自天然,放在现在也算是纯天然金字招牌化妆品了。

怎么化额黄妆?

平涂法:用黄粉将整个额头涂满,也就是诗句里提到的“满额鹅黄金缕衣”。

@南桑子 妆造作品

半涂法:不将额头涂满,而是只涂一半,或上或下,再用清水过渡,呈现出晕染的感觉。即“眉边全失翠,额畔半留黄

是不是和现代的眼影晕染,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前面提到的《北齐校书图》里的女子,额黄到发际线就渐渐消失,就是这种涂法。

点“蕊黄”法:用黄粉在额头上绘上犹如花蕊的纹饰,或者用黄纸剪成类似形状,粘贴在额头上,又称“花黄”。

这种画法更接近于花钿,在唐朝时非常盛行。唐朝张泌《浣溪沙·钿毂香车过柳堤》里曾经这样描述:“小市东门欲雪天,众中依约见神仙,蕊黄香画贴金蝉。”

一直到宋代,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足以看出当时额黄的流行程度。

@南桑子 妆造作品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