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 苏汉臣《秋庭婴戏图》

《秋庭婴戏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图中“一子一女”组合成一个“好”字。接下来小编要为大家揭晓图中这两姐弟玩的入神的玩具叫什么了——推枣磨

枣磨玩法

取鲜枣三枚、将一枣横切去半,露出枣核,再用三只竹签将其鼎足而立;取细长的竹篾一根,两端各安红枣一枚,置于枣核上,找到平衡点,轻轻一拨,旋转不已。

真不知道古人是怎么琢磨出来的。

姐弟二人双目圆睁,放出好奇的光芒,他们在生命中第一次发现了,力学平衡的美妙。

推枣磨不但好玩,更要自己动手来制作,家长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玩具,这样的亲子游戏比丢给孩子一个ipad更有意义。

如果家里枣多,不妨试试高级版:

甚至是豪华版:

枣磨的出镜率极高。三枚大枣,百玩不厌。如果你家娃总是少一件玩具车,不妨学学这其中的窍门。

1、传统玩具为何百玩不厌

相比固定成型的现代玩具,传统玩具多需儿童自己从生活中取材,DIY及动手操作,具有更多探索与创造的空间,从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物理经验,因此不易玩厌。

南宋 刘松年《傀儡婴戏图》

长凳被放倒,凳腿上绑着用木棍搭成的架子,四周拴上布片,一个娃猫在后面,他正在鼓捣什么玩艺儿?

木偶,在宋代叫做悬丝傀儡。虽然观看距离太近,悬丝都穿帮了,但是娃们视若无睹,眼里只有这个会腾云驾雾的小人。

宋代悬丝傀儡戏之发达,超乎我们的想象,竟然构思出如此限制级的恐怖木偶戏,对婴儿放映。

南宋 李蒿《骷髅幻戏图》

看小骷髅那密布全身关节的悬丝,不知道是不是连脚趾头都能动呢?难怪吓坏了母亲,却吸引婴儿扑上来。大骷髅,是宋代画家的“魔幻现实主义”。

宋代儿童的“卡通”戏,还不止一种。下图中的几个娃,又在看什么大戏?

宋 《婴孩弄影戏图》

大娃面前置有一框架,这种高级装备,叫做影窗。其实是用来表演皮影戏的,图中大娃则即兴发挥,表演起了手影

看看影院里的皮影卡通大片的上映效果,真不知道在没有激光技术的时代是如何在一张透明的驴皮上雕刻出来的:

2、动画片PK不过木偶戏

传统扮演游戏,儿童需要自己设计角色,准备道具,构思情节,相比仅是被动接受信息的动画片,更令儿童脑洞大开。

说起古代娃们的户外运动游戏,那就更令今天的娃们艳羡了。

下图几位萌娃,你猜他们在干啥?

南宋 《蕉荫击球图》

这个游戏似曾相识?给个成人版的提示。

明 杜堇《仕女图》

猜到了吗?孩子们在玩的正是中国 “高尔夫”——捶丸的低幼版——角球(球用动物角骨制成,故名)。对比看看,娃的击球动作还真是够标准:蹲踞式,眼盯住球,正欲出手。

关键时刻,对手却坏笑着向他摆手,也许是在说“错了”,也许是在说“不进”。

母亲则伏案仔细观看,裁判比赛分数。姐姐在旁观战。

3、科学设计超越现代幼儿高尔夫

幼儿期是发展专注、精细及大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的敏感期。成人的长球杆改为手握木拍,看似简单的改造,更加符合幼儿的运动力学,并有针对性地发展以上各项能力。

下面这场角球比赛则出现了混乱局面,两伙儿娃丢下球和拍,开始激烈的你争我抢,他们在争抢什么?

宋 佚名《小庭婴戏图》

筹,是捶丸的计分工具。成人版的筹是木牌,低幼版中被换成了小棍儿。

3、玩中学,学中玩

计分给简单的运动平添竞争的乐趣。小棍儿比木牌更有利于幼儿计数,在游戏中培养了幼儿早期的数感。

怎么样?是不是很想买上一套仿制的角球送给娃呢?

下图中这个娃可不是在放羊。此羊体型硕大,身上装备着全套骑乘用具:鞍、缰、踏蹬、铃等。还佩戴着华丽的装饰。

《元人戏婴图》

这是一位元代蒙古的小骑士和他的豪华坐驾,肩上架的笼中鸟,也许是他的战利品。北方游牧民族经常把骑羊作为儿童骑马前的训练。能骑羊之后,便开始骑射鸟鼠的训练。

5、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电子游戏与圈养,让今天的孩子与大自然越来越远。而传统游戏,则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精神活生生的变现。

下图中群婴在玩的游戏叫做,也就是拔梗的古代版。

清 金廷标《斗百草图》

斗草玩法儿童采集野草,将草茎相交结,两人各持己端向后拉扯,比试草茎的韧性,以断者为负。 欢乐的玩耍之中,儿童认识了百草,了解了它们的形态与特性。

下图中几个大娃,又在聚精会神玩什么?友情提示,红衣娃手里拈着一根草。

小罐是蟋蟀的角斗场。可能因相持不动,红衣娃便以尖草撩拨蟋蟀口齿,激其振奋角斗。

斗蟋蟀是一种古老的博戏,兴起于唐,而大盛于南宋。南宋一朝,斗蟋蟀成了一场老少咸宜的全民运动,以宰相贾似道为代表。他虽然亡了国,却总结出一套捉蟋蟀大法传世:

可见,要斗蟋蟀,儿童首先要知道怎样捕捉,挑选,饲养,从而了解蟋蟀的习性。

古代儿童,大自然是他们最好的玩具与老师……

比如,捉蟾蜍吓小伙伴儿:

北宋 苏焯 《端阳婴戏图》

和小猫共枕眠:

宋《婴儿狸奴图》

一瓮一瓮地捉蝙蝠:

徒手捕蝴蝶:

北宋 苏汉臣 《婴戏图》

划小船,光着屁股采莲蓬:

传统游戏最牛之处,还在于多数游戏都要大家一起才能玩。

清 焦秉贞《百子团圆图册》

图中孩子们有的在往簸箕里铲雪,有的用簸箕运雪,有的在用木铲修整。各有分工,团队合作,终于筑成一尊巨型雪雕大佛。

古代的孩子也许没有现在的生活丰富

但他们更接近大自然

不论是推枣磨、捉各种各样的昆虫

都是在游戏中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反思现在的儿童节

大多是外在形式的体验

是不是有些惭愧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