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七巧节、女儿节、乞巧节等,是中国民间历史十分悠久的传统节日。本是拜祭七姐的节日,随后又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作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则成为中国情人节。 七夕那天有情人们在这一天互诉衷肠,而单身人士祈求真爱到来,各地人们在这一天还要要进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既歌颂了美好的爱情,又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向往。

斗巧

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对月穿针

“对月穿针”,是指七月初七这天傍晚,家家户户都把庭院清扫干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先要向织女星虔诚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然后,她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五彩丝线和七根银针拿出来,对月穿针,谁先把七根针穿完,就预示着将来她能成为巧手女。

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

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所谓投针验巧,先准备一盆“鸳鸯水,放在天井里(“鸳鸯水”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 盆里的水要露天过夜,再经第二天太阳一晒表面依稀生成薄膜,到中午或下午就可以“验巧”了。取缝衣针,轻轻平放在水面上,针不会下沉,水底下,就出现针影,这针影若是笔直的一条,即是“乞巧”失败,若是针影形成各种形状,或弯曲,或一头粗,一头细,或是其他图形,便是“得巧”。

输巧 输巧,七夕乞巧,穿针落人后者为“输巧”。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如唐代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兰夜斗巧 兰夜斗巧是一种游戏。七月旧时称为“兰月”,而七月初七即七夕这天晚上又叫作兰夜。将五彩线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女性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

【结红头绳】 结红头绳,七夕风俗之一,据说如果家里如有体弱多病的孩子,家长们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孩子脖子上,祈求上天保佑孩子健康长寿。

【姑娘洗发】 姑娘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七夕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让女性年轻美丽,而且还可让未婚的少女尽快找到如意郎君。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乞求姻缘】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即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七夕夜晚对着星空向织女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晒书晒衣】 七月初七这天是魁星的生日,为了祈祷考试顺利,七夕这天还会有晒书、晒衣的习俗,同时也可以避免虫蛀。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七夕”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

吃巧果 七夕应节食物中,以巧果最为出名,它又名七夕果或者乞巧果子,款式花样极多。 在古代巧果是用来考验女子的手艺,手巧的姑娘会捏出各种与七夕有关的花样,别有一番风味。

原来古代的女孩们在七夕

除了约会还可以干这多有趣事啊!

作为单身的梦梦觉得

这些传统小游戏很有必要发扬起来

这样就不用到处只吃狗粮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