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汉服之美谓之华。华是一种气度,

一种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

一个人,一件深衣,一份信仰。

困夏心游赏倦,

也不索香薰绣被眠。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汉服把古典、含蓄、轻盈、飘逸之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汉族自古就是个相对内敛的民族,对美的追求不是极致的细腻就是低调的奢华,加上纺织业的相对发达,绫、罗、绸、缎、丝、帛、锦、绢 ……每个时期的不同营造了不同的让人惊叹的服饰之美。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夜峦钟鼓,香山白府,

寄情一镜红尘信,不枉人间。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一面风情深有韵,

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无边愁绪系苍天,琵琶声残歌亦残。

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这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

在历史的承传与发展过程中,汉服充分展现了古人“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内涵;更是纯善纯美的中国传统服饰艺术的重要象征。

淡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沈水袅残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然而,时至今日,这些流传出去的服饰传承依旧,我们有着数千年文化传承的服饰却在时光之中渐渐沉寂。满清入关后,下令汉族剃发易服,统一换上满清服装,至此拉开了汉服文化至今三百多年断代的帷幕。近现代以来,西风东渐,汉服更成了一种尘封的历史记忆。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其实,汉服并非都是大家印象中宽袍大袖的样子。汉服有礼服和常服的区分,我们印象中宽袍广袖的一般指礼服,而常服则可以是广袖,中袖,窄袖,甚至连无袖的都有,常服中有一种裋褐(或武术服),就是劳动人民穿着的,在袖口等处做了紧身处理,以便于劳作。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玲珑骰子安红豆,

入骨相思知不知。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 石中火,梦中身。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绵绵青丝,使君多情。

彤管在意,念念不停。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汉服之美 ,一梦千年…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云淡风轻过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仙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

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宵漏夜短,

夏梦正长,小暑已至。

浅衣绣新绿,晓风青踏门。

春来仍觉困,花期不待人。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民族是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汉服,也必将回归我们的生活之中。也许,这就是一个民族传统服饰的魅力所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