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提示:本文略长,发心分享,共勉之。

汉服从前些年的有些“羞羞答答”的幕后逐渐走向大众,走向人群。

在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来临时,汉服热爱者们大方地穿上那些在古装影视剧中似曾相识的“宽袍大袖”,进行一些或庄严或嬉戏的古典仪式及活动,颇有些华夏古风的神韵。

但这些举动也引来不同阶层人们的质疑,有人说他们在做秀,显示出当代文化生活的浮躁;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典型的复古作风,与现代中国格格不入,不值得提倡;还有很多人在观望,在等待,也许传统文化的复兴就是要“身体力行”?……

但这些举动也引来不同阶层人们的质疑,有人说他们在做秀,显示出当代文化生活的浮躁;也有人说这是一种典型的复古作风,与现代中国格格不入,不值得提倡;还有很多人在观望,在等待,也许传统文化的复兴就是要“身体力行”?……

面对不同的声音,汉服热爱者们依然在执著地追寻他们的梦想,一个又一个的传统节日、礼仪、服饰复兴计划不断诞生,为何他们如此着迷呢?而面对大众质疑,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复杂心情?

一起来看国际在线文化频道专访百度汉服吧吧主溪山琴况的这篇问答。

(汉服吧是国内较早兴起的汉服热爱者的热门网络家园,)

提问:国际在线文化频道

回答:百度汉服吧吧主 溪山琴况

1 问:现在,“汉服”和“华服”都是极热的字眼,可是大多数老百姓还是分不清究竟什么是汉服、什么是华服以及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

溪山琴况:什么是汉服,什么是华服,有争议,包括在我们汉服复兴者内部都有争议。我觉得这不奇怪,“汉”与“华”本来就是内涵都很丰富的概念。我们无权自命非凡地告诉人们,它们分别的标准定义。不过我们汉服运动者中多数人对这个问题有相同的看法,汉服,是指汉族的民族服饰,而不只是汉朝服饰,它定义的是一种民族服装而非朝代服饰,汉服的概念在当代的文化语境下,直接反驳的就是“汉族没有民族服饰”的说法。

“华服”,在整个社会中被定义为“中华的服饰”,很显然,56个民族的服饰皆可归入此类,我们汉服复兴者对此不提出异议。

概括的说,我们认为,汉服即指汉族人的民族服饰,华服,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总称,汉服属于华服系统,而且由于汉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很自然,汉服是华服系统的核心、主流和代表。统的核心、主流和代表。

2 问:360年来穿着汉服上街的第一人–王乐天,现在的状况怎么样了?

溪山琴况:王乐天先生是我们非常尊敬的汉服先行者,他的身体力行第一次使华夏衣冠在断绝360年之后重现华夏大地,我相信,他的肇启之功将载入中国文化史册。壮志凌云兄(王乐天先生的网名)几年来一直坚持在日常生活中穿汉服,一直在从事汉服复兴的宣传工作,现在,还是一家汉族网站的荣誉站长。

3 问:能披露一下“网友汉服写真男、女生版(图集)”拍摄过程中的幕后故事么?

溪山琴况:呵呵,这两个图集的原始帖子是我们根据汉服复兴者几年来贴出的汉服照片选编而成,每张照片背后都有故事,在照片中每人心中都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这些记忆也勾画出了华夏衣冠重归的过程。我真诚地建议国际在线的网友朋友们,接近汉服复兴者群体,您会看到很多有意味的幕后故事。加入我们这个群体,亲身参与华夏衣冠复兴的文化事业,您自己也会有更多更精彩也更动人的幕后故事。

照片是死的,新的文化事业是鲜活的。故事是凝固的,它背后飘逸优美的华夏衣裳的身姿更加地生动。这些照片不仅可以“欣赏”,更可以“进入”,这就是汉服运动最卓绝的价值之一。写真展示的不是“仿古”的场面,而是华夏重归的绚丽图景和无比美好的新生活画卷。

4 问:在日常生活中穿“汉服”,宽袖大袍的,大多数人会感觉到不方便,你们对此如何看待?

溪山琴况:实际上华夏先民的生活内容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有隆重的礼仪场合,也有各种燕居、休憩、居家的场合,传统汉服本身就涵盖了祭服、朝服、公服、仪服、常服等各种类型。古时平民的常服更是非常贴身合体,方便行动。

从汉服的形制来看,宽袍大袖只是汉服的一种,汉服还有各种中袖、小袖甚至无袖类型的,衣幅也不都是非常宽大,所谓宽衣大袖只是汉服的一种代表,但不是唯一的代表。

大家可以看到,华夏先民是非常智慧的,他们创造的衣冠文明已经非常完美地满足了古时生活的各种实际需要,否则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公认最发达的服饰文明系统了。

汉服复兴运动是在继承文明基础上的文明求新运动。首先,我们认为,各种隆重的礼仪场合和传统民族节日场合,是汉服将来发挥作用的主要舞台。这时,服饰承载的文化价值和民族标识意义是主要的,不能只用方便不方便来衡量,这些场合下,华美的礼服类汉服是主角。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只要亲身尝试就会发现,非礼服类传统汉服,如男子的直身、女子的襦裙等,即使在当代的生活环境下,都有很好的适应性,因为它本来就是适合古代的各种非礼仪场合的。其实大家想想,古时没有汽车,但不也有马车吗?古时没有超市,但街市不也是人潮涌动、熙熙攘攘?

我们汉服复兴者还把汉服划分为传统经典汉服、现代发展汉服、汉服元素时尚装三种类型,以此寻求华夏传统衣冠服饰文明与当代社会文明的交融与对话,尤其是后两种,有大量适合现在生活环境下日常穿用的汉服款式。我们相信,将来,人们会身着各种现代汉服和汉服时装逛街、购物、娱乐、休闲甚至是做体育运动,到时候人们会说,我们的民族服饰也可以适应甚至重塑生活的形态,它很美,也很方便。

问题的关键,并不是汉服方便不方便,这只是很浅的技术性层面。问题的关键是,汉服本来就是我们汉民族穿着了几千年的民族服饰,它积淀了华夏独特的气质风骨、人文精神与美学思想,是人类服饰文明傲视群雄的一极,不是很值得已经在文明意义上“全民裸体”的我们认真继承和发扬的卓越的民族文化遗产吗。

5 问:最初策划复兴汉服是基于什么因素考虑的?

溪山琴况:焦虑感和羞耻心。身为汉族人,没有自己的民族服饰,那种尴尬、困惑和痛苦其实是藏在很多人心底的。这是一种很难言的“裸体感”,而我们又是一个历史如此悠久、文明如此深厚的民族,这其中必然失去了什么。因为失落,所以开始寻找,寻找然后发现,发现汉民族服饰文化原来是那么伟大丰厚的文明宝藏,复兴的意愿和决心就逐渐萌生和坚定。

汉服如同冰山一角,它引导我们逐渐发现了联缀在服饰之后更博大精深的汉文明体系。我们逐渐明白,我们失去的不只是一件衣服,我们失去的礼仪、风俗、思想、生命的思考、生存的哲学,我们失去的是民族的品格与风骨、气质与精神,我们失去的是整个华夏——真正的华夏——我们真正的文化根基与精神家园。

6 问:你们提倡的是复兴而非复古,请问二者最重要的区别在哪里?

溪山琴况:复古是文化的守旧,复兴是文明的求新;复古是懒惰的袭用,复兴是批判地继承;复古对祖先膜拜至地,心中却没有真正的敬畏,复兴是捧读先人的话语,心里充满无限的感恩。

复古,认为先人的文明不可超越,也无需超越。复兴,认为先人伟大的文明必须超越,苟日新,日日新。

复古是躲藏祖先的身后以避风雨,复兴是从祖先身后一步步走来,独立地开创文明的前景。

7 问:现在汉服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了一定的影响,但也伴随着争议甚至是很激烈的反对之声,此种情况是你们期望之中的吗?

溪山琴况:我相信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社会接受汉服重生与华夏复兴的理念,需要时间。沟通才能化解分歧,逐步走向共识。另一方面,我从来不认为谁可以单方面占有真理的全部,只有在争议和反对声中,我们才可能共同逼近真理的方向。

8 问:有评论认为,“越引起争议和关注,才越是你们所希望的”,真是这样吗?“不可忽略的是,汉服背后,是 国学复兴与祭孔、读经的是非之争”,请问对此有何评论?

溪山琴况:我们希望引起健康的争议和有意义的关注,期待真诚的支持和高水平的质疑。

汉服背后,是整个传统文化复兴的社会文化之潮。

9 问:导游蒋雨洁穿上汉服后,一个小女孩的话把她刺痛了"哇塞,这还是人吗!"早就对没礼貌的哈哈大笑"免疫"了的蒋雨洁此时仍很生气也很悲哀。蒋雨洁的经历算是你们遭遇最尴尬的事么?

溪山琴况:类似的情形我们这些穿汉服的人很多都遇到过,尤其是在汉服这个“新事物”初露头角的时候。要说尴尬肯定是有的,在旁人异样的目光中谁能不尴尬呢?汉服断代已漫漫三个多世纪,对自我服饰文明的记忆已经在民族心灵中消失。复兴之初,同胞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误会和困惑,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是很朴素自然的情绪流露。汉服被当成奇装异服不可怕,但面对那种"哇塞,这还是人吗!",这种轻佻戏谑的语气和羞辱成性的习惯,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号称“礼仪之邦”的国度沉痛的尴尬。

汉服复兴者的尴尬,表面于个人,于群体,实际却是民族的尴尬,是华夏不在的中国历史与文明的尴尬。我们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