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

初见是惊鸿一瞥,南柯一梦是你。

相遇是柳暗花明,如梦初醒是你。

重逢是始料未及,别来无恙是你。

你是年幼时可思不可及的梦想,

是年少时可触不可废的坚持,

是未来时可有不可无的陪伴。

月何时照归期?人间丹霞华彩衣。

衣冠归来,同时也带回了那几乎被漠视的美丽的字眼——星空中的银汉,美德昭彰的华夏。

翻开中国历史、远古的祖先并没有为我们编织出多少有关服饰的美丽动听的故事,因为他们生活的年代沉埋于地下已有上千年,甚至万年、基本变成了不可复现的年代。

然而,幸远的是我们的祖先还是给我们留下ー些几无法考证的苍老记忆。通过这些记忆,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祖先们在不断地和风雨抗争、和大自然拼搏的过程中创造出的属于那个时代的、简约的服饰文明。

如今,华夏衣冠又正其名,响亮而震撼地叫做“汉服”

为汉民族量身度造的衣裳,非汉服莫属。它的形态无不流露出华夏民族和谐端庄、天地人和、飘逸流畅,以及精巧细致的审美倾向。

论和谐端庄,汉服的剪裁和配色颇有讲究,玄黑与纁红是汉服中最隆重端庄的搭配。

玄,黑中扬赤,象征天的颜色;纁,黄里并赤,其意表征大地。

这二色是华夏文化中最神圣和高贵的色彩,天地间的和谐映照在服章上,写在华夏先民的心里。

古时候人们喜欢红色只有两个原因:

①对太阳火和血液的崇拜,太阳能让植物生长,火能驱赶野兽,而血代表着人们的生命,并且这三样东西都是红色的,于是老祖宗们就把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转化到了对红色的崇拜上。

②红色更容易从大自然中获取,像是红花,朱砂,赤啊和茜草等都能提取出红色,而且漫山遍野都是。

因为这两种缘故,在一代又一代的先人流传中,红色就逐渐的变成一种不同于其他颜色的存在了!

 
 

汉服的色彩与自然变化相协调。

早在西汉时期,帝王顺应四季而采用四季之色,形成“四时衣”,到了东汉,师法五行思想,改为“五时”,对应五行的五色,既春青、夏赤、季夏黄、秋白、冬黑,汉服遵循着五行五色体系一直延用到明代。体现了华夏民族顺应天道,师法自然,以达到“天工”“人工”浑然一体的境界。

那时候的婚礼,和我们现在想象的很有些出入。先秦直到两汉,婚礼都称作“昏礼”,在静谧的黄昏举行。

礼服也不是后人们臆想的大红一片,而是玄色为主,纁色辅之。穿着玄色礼服的新人在月光下轻轻携手,在《诗经》的雅乐中合卺同牢……

汉服尤其注意衣裳与鞋履、发冠的协调。

比如“皮弁素积服”为白色系,那么鞋履则要求白色。穿纁红色下裳的玄端礼服,鞋履也一定为红色的舄。

所谓“上衣下裳”,上衣取象乾,下裳取象坤。

深衣制度规定下裳十二幅,取意一年十二个月。大的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成矩以应方,代表“不依规矩不成方圆”。衣带垂至脚踝,代表正直。下襟齐地,代表权衡公平。章饰纹样,亦取自天地万物,寓德其间。

汉服,并不仅仅是好看,更重要的是蕴含着华夏最质朴厚重的思想。

 

论流畅飘逸,汉服的裙裾及袖袂是特色。

汉服袖一般都比手臂长,定制的深衣制度规定要回挽至肘,袖径可达四尺,举手间,翩翩大袖行云流水;行动处,长风盈袖,衣袂飘展。

汉服的精巧在于它恰到好处的配饰。

腰佩、蔽膝、绅绶、容刀……“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玉是最常用的配饰了,成佩玉、组佩于腰间,行走有动感之美,“君子至止,鸾声将将。”那清脆的玉鸣轻轻回荡在清冷的未央之夜。

漫漫几千年,但华夏衣冠的基本特征却很容易勾勒出。

“交领右衽——也兼有盘领,直领;

无扣结缨——几乎不用纽扣,而于腋下结缨系带;褒衣大袖——窄衣小袖在汉服中多为劳作服装,要不就是当时的时尚衣着。

常服中小袖并不少,但真正严肃端庄的场合必是大袖的礼服;

 

线条流畅,飘逸潇洒——这就涉及了汉服的审美风格,是华夏文化审美意识的反映, 也是与同为华夏衣冠体系的日韩民族服饰相区分的较为鲜明的特征。

从服饰,可以看到历史和社会生活

从服饰,可以看到文化和艺术

从服饰,可以看到民族精神和风貌。

中国汉服,服饰华采之美为华

艳丽而不媚俗,朴素而不暗淡

它,是中国人最美的衣服。

在漫长的几千年时间里

汉服承载的不仅是一种生活美学

更是无数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延续。

最后愿我们,

都能穿上衣柜中最美的哪一件汉服

坦然自信的走在时尚化的现代街头

愿我们,

都已找到执手相伴一生的人

在我们人生中最幸福的那一天

留给自己一个古典和现实交织的剪影

愿我们,

都能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在不期然的一个回首中

遇见了仿若当年那个勇敢无畏的自己

愿我们,

都已完成当初自己的小目标

在缓慢而过的往事经年中

就着一杯清茶,饮尽往昔所有的悲喜

愿我们的初心都在

随着那亘久不曾停歇的清风,

共赏这天地安然,岁月静好。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