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北京管理团队自2009年4月5日成立,已整十年了。在这段风雨兼程的岁月中,我们有进步,有创新,也有波折,有碰壁,在社团建设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在汉北十周年生日之际,我们对此作了择要整理,分享给汉服界关注和爱护汉北的朋友们。

本文索引

(一)选定一个管理理念,顺着这条路坚持走下去

(二)坚守初心,坚守公益,不做 “利益”的傀儡

(三)不争不辩,把心思和精力放到把事情做好上

(四)注重塑造同袍对组织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五)激发每个同袍的学习、思考、成长的潜力

(六)打造给力的工作团队,努力发现和培养人才

(七)秉持求同存异理念,积极与其他社团交流合作

(八)出“圈”、破“壁”,向社会不断拓展影响力

(九)抓好“政”“商”支持的机会,但绝不依靠

(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一)

选定一个管理理念,

顺着这条路坚持走下去。

汉北在建立初期就确立了“任贤选能、群策群力”的核心管理理念。这十年中,汉北不树立个人权威、不搞山头主义、不用私情小欲做决策,以集体权威为桅,以科学制度为舵,保障汉北大船平稳驶航。

任贤选能,是指汉北多年来的“会员选会长、会长选骨干、骨干招募干事”人才任用体系。群策群力,是指汉北的管理体系相互配合,相互提点。十年来,汉北从一年两次换届到一年一次换届,从“部长级以上可以参选会长”到“年满24周岁的部长级以上有参选资格”,看似简单的换届选举制度,也在顺应着社团发展不断地修订改进。这十年来选举14次、选出会长或副会长43人次、18人、任用骨干、干事450人次。

伴随着协会管理团队集体威信的积累,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和更新,“选贤任能、群策群力”的治理理念已经渐渐深入汉北人的心里。

(二)

坚守初心,坚守公益,

不做 “利益”的傀儡。

初心是什么,十年前的同袍会回答“振兴传统文化、复兴华夏衣冠”,十年后的同袍会回答“为了让美丽的民族服饰永远流传”。不管是十年前加入汉北的同袍,还是十年后加入汉北的同袍,都有一个共通的初心“我们是民族服饰的传播者,我们是汉服文化的践行者”。所以你会发现,我们聚在一起,不为钱财、不为名利。

但是,社团的发展不是过家家玩游戏,坚守公益不是压榨社员,在“利益”的红线下,是否公益的唯一判断标准不是活动收不收费,而是以不以盈利为目的。一场活动不能靠社团内部人员贡献家财,而应该想办法取之于袍用之于袍

前几天有人质疑“你们不是弘扬传统文化么,为什么收费”。这个问题固然可笑,但也反映出一部分同袍的不理解。对呀,我们为什么收费呢?因为我们用这些费用创造了更大的价值。十年汉北,积累了包括商家、社团、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的资源,我们通过“演出、游玩免费票—芝兰之约”、“活动、衣物、外拍打折–会员福利”、“讲座–含章讲谈”、“丰富大小活动内容”等各种各样的方式反哺社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发电站也不能无料发电呀。

因此,我们始终坚持的观点是,社团应该学会赚钱,但除了供养必要的专职人员外,主要还是为了反哺公益,商业不是社团的禁区,但不该取代社团应有的天职。

这几年,因为我们在非盈利方面的坚守,成为了“志愿北京”会员单位,也获得了公益类基金会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我们成立了下属公司,积极接受商业合作,补贴了“用爱发电”的工作人员,还对协会的资金收益作了约定和保障。在理想与现实的缝隙中,我们摸索中前行。

(三)

不争不辩,

把心思和精力放到把事情做好上

汉服运动发展15年,纵观发展史,有太多的争辩,争辩内容涉及“民族、宗教、形制、历史”。汉北作为地域性社团,社团成员构成复杂数量庞大,带领社团主动参加争论不是明智之举,也毫无意义。汉北主“和”。“和”乃兼容并济、海纳百川。固执偏激只会逞一时之快,对周围同袍、非同袍造成的印象却很难再改变。汉北十年来不争不辩专注践行礼仪文化研究服饰配搭脚踏实地认真做事一直为成为同袍信任的社团而努力

再者,北京的特殊地位导致汉北的管理团队时刻保持政治敏感度,在政治最敏感的地区,言行不涉及政治,这是社团生存的安全线,也是保护每个同袍的防护层。

(四)

注重塑造同袍对组织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野生同袍选择社团,首先会找所在地汉服社,其次才会通过了解成为社团的稳定社员进而进入核心管理团队。然而,社团对于同袍,没有约束力,同袍选择谁完全靠对社团的认可,有没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有没有思维一致的管理理念,有没有大家庭的融入感,都是一个社员对社团最基本的考量。

汉北在塑造同袍的凝聚力和认知感方面一直在努力,虽然我们做的还不够多,但是我们依旧有所作为:我们会把同袍的体验感放在第一位,从入群起有专门的迎宾使进行接待;每年不断更新对汉北会员在衣食娱乐等方面的折扣福利;创办“周五汉起来”“芝兰之约”“雅聚”“含章讲谈”构建联通我们的汉式生活方式;在服饰选择上我们提倡遵守形制、妆容简约、便捷生活、坚决反山、坚决抵制真翠首饰,使汉北人逐渐有特有的风采,且日益绰约。

如果每个同袍都以加入社团为荣为加入管理团队而欣喜因佩戴社团logo帖时心怀骄傲,这样的社团就有了强大起来的基础。

(五)

激发每个同袍的学习、

思考、成长的潜力

我们一直希望,每一个加入汉北的同袍都能在汉北收货点什么,也许几年后的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学识更广、视野更宽、思维更理性、思想更成熟,与社团在共成长,这应该是一件幸运的事。因此,我们不会要求同袍接受所谓“洗脑式”的教育,我们鼓励所有同袍用辩证、独立的思维模式去思考,思辨客观的看待每一段历史、每一部典籍和正在进行的汉服运动。

从各类研习小组、读书活动到含章讲谈,我们跳出“服装”的概念局限,极力创造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成长的环境

在一个组织中收获成长,经年之后亦会影响组织。组织和成员的相互扶持与取长补短,会促进组织成员的整体文化修养和个体素质水平会不断进阶,贪玩不知进步的甚至会自然淘汰。这深刻塑造和影响着一个团体人才储备力量,是社团能否长远发展的基石。

(六)

打造给力的工作团队,

努力发现和培养人才。

一个大型社团中,最重要的是管理团队,管理团队的工作能力直接影响社团的发展。管理团队中最基础的组成是个人,相对合理的运作模式是各个部门分工协作

有的社团负责人会面临一个问题:没人干活,没有活干。为什么呢,这个要看看自己的社团多年来的管理模式。一个好的管理团队,首先是开放性的,它可以吸纳任何人加入;其次是有淘汰机制的,它可以筛选最优秀的人才;再次就是它是传承包容的,它不能存在排挤、嫉妒之心;最后就是合理分工,使团队内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

以老带新,组织不同层级的业务培训,使得社团管理经验得以积累传承并不断丰富。在缺少专职人员的社团里,骨干流动性大,合理的人力梯队就特别重要。

对于人才,须先有尊重、爱护之心,才能更多发现、引进。然后就是知人、用人,人尽其才,用各种激励来保护积极性。同时,绝不竭泽而渔,我们让社团骨干以学业事业和家庭为主,在产生冲突时,我们鼓励放弃社团工作。

(七)

秉持求同存异理念,

积极与其他社团交流合作。

虽说汉北是地区性组织,但我们的宗旨(振兴民族精神、弘扬传统文化、复兴华夏衣冠)并非地域性的。在汉服运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和而不同的理念,汉服运动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圈地自萌,与同城社团并非你死我活的关系,汉服运动发展十五年,更应该团结交流。

十年来,汉北与友邻社团特别是同城社团的关系越走越近,只因我们主张求同存异、团结互鉴。因为,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向其他地方的优秀社团借鉴学习好的理念,不是一件丢人的事情,而分享好的管理理念也不是一件自负的事情。积极交流,共同承担汉服复兴的重担才是现今汉服运动发展的出路。

(八)

出“圈”、破“壁”,

向社会不断拓展影响力。

我们常说不甘心的说汉服没有圈,也不应该有圈。但不可否认,汉服群体与主流社会之间的圈层坚壁确实存在。如何避免主流社会对我们的误会,如何拓展组织在首都社会的影响力,是我们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我们非常看重与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机构的合作。积极与大众传播类的文化公司、传统文化类的社群组织共办大型活动。利用好每一次与主流媒体接触的机会,把汉服运动的理念,也把同袍们的良好风貌,更广地传播出去。

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走出“汉服圈”,我们在路上。

(九)

抓好“政”“商”支持的机会,

但绝不依靠。

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宣扬,越来越多传统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越来越多的机关、企业、各类社会名人,拿出资源或资本来注入汉服产业。这对于一穷二白的汉服社团来讲,是机遇也是挑战。

互联网行业有句话“站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