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汉服上衣多称为“ 襦”, 魏晋以后也称作“ 袄”、“ 衫”。

而现在一般认为, 上衣较长并遮住裙腰便为袄裙, 而需要把衣服塞到裙腰内的为襦裙, 但两者都属于襦裙体系。

明制袄裙独具特色, 属于中腰襦裙体系, 为典型的上衣下裳制式;外衣多为收袖口的琵琶袖, 领子一般加白色护领;下裳可以是马面裙, 也可以是普通褶裙。如果将袄裙的上衣加长, 直至盖住过膝盖的可以称为“ 大袄”。

为了活动方便, 以及穿着时的美观,在袄裙的上衣的两侧都是要开衩的, 一般开到胯部并利于活动即可。

直领袄裙

直领大襟,现代称呼交领的情况较多,按明代文献这类领子当用直领称呼。主要在明代流行于明中期,以及明后期的南方地区。

直领对襟,直领对襟的袄子流行于明初,在穿法上继承自宋代,将对襟穿作大襟。

立领斜襟

竖领大襟,又叫立领斜襟,明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种类,基于直领大襟的基础上诞生而来。流行方向为从上层阶级到下层阶级渗透(即从常服类向便服类渗透),明后期资料中北方主流由竖领替代直领。而南方则依旧主流是直领。

竖领对襟,又叫立领对襟,明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种类,基于直领对襟的基础演化而来。流行同竖领大襟。

历代搭配袄子的裙子品种繁多,如唐代采用破裙搭配衫子袄子,宋代采用百褶裙搭配衫子袄子。但因为袄裙一词现今多用于指代明清女装,因此这里只介绍马面裙这个种类。

马面裙结构

明代裙子的襕纹前期一般具有两条,一条在膝盖处,称呼膝襕,一条在裙底,称呼底襕。

袄裙的基本特点:

1典型的上衣下裳制式;

2上衣袖口是封口,有琵琶袖、窄袖等等款式;

3下裳为马面裙等。

场合:袄裙是现代汉服的简洁礼服(一般国庆节、春节、生日、成人节、结婚日子等大节日穿)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