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图来自豆瓣)
为什么用一本外国的服饰图书发引?
我们介绍汉服时,无论展示的汉服有没有体现出五千年的底蕴,都习惯于动辄追溯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
从公元前数到公元后,从地下文物数到地上遗存,很多人表示难以消化。
所以想看看别人是怎么介绍自己的民族服饰的,对比之下,重新审视我们宣传出去的汉服印象。
这本书以“岁时”为题,几乎不扒故纸堆,一样把传统服饰讲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截图来自豆瓣“紫阳花”书评)
我们宣传的“汉服之美”,常常首先来自于宏大的历史情怀,而后才刻意应用,因此总需要追溯千载,才能证明它的合理性。
而这本书中的“和服之美”,则首先来自于对“和服之用”的深入体会,美感的把握、风格的选择、布料与尺寸的变化,始终只接受“用”的指导,尽管社会环境日新月异,这种穿用和服、设计和服的道理古今无改,无需刻意证明,更无需繁文缛节附会。由此略有所感,记之。
一、美生于用 用指导美
我想,每一种经典的服饰文化能流传千古,事实上都是因为“合用”。与天和,合气候节令;与地和,合场合礼数;与人和,不仅颜值之美“合用”,它所带来的耳、目、身、心的感受,都能与此人当时的“用”意,完美合宜。
服饰的历史,当是不断“合用”的历史。
汉族服饰文化,大规模断层之后,复兴阻力重重,也没有接受重新创造的民族服饰,而是返回历史源头处,一点一点追溯复原,再与现代社会重新磨合。这既有情结的因素,更因为那种来自耳、目、身、心的,能与“用意”完美合宜的感受,再过五千年,也没办法通过一时的刻意创造产生,所以只能接续前人,复往重生。
这种感受恰恰来自“美”与“用”的深入碰撞。
而我们宣传出去的“汉服之美”,常常离“用”追“史”,让“美”与“用”彼此分离独立,变得“美而无用”或“用而不美”,本应宏大而深厚的历史情怀,变得宏大而虚无,空洞难饮。
二、汉服四美 皆有用意
汉服有四美:
其一美,在领线美,领线相掩的温婉之美;
领口平直相交掩,随着交叠角度的变化,呈现交领、浅交领、对襟、对穿交等不同穿法和做法,还衍生出圆领、竖领、方领等变体。
它们交掩出“千变万化”又“不离其宗”的美,以交领为贯穿各季节、各场合的经典之美,以其它各种交掩方式为辅助补益,让汉服的应用更具层次感和标志性。如夜空之美,不可独有明月,亦不可独有众星,众星相伴一月,才是千古难却之美。
其二美,在袖线美,袖线藏画的自然之美;
飘飘广袖之外,汉服的袖线设计,像它们的名字一样,隐诗藏画,迭出不穷。直袖,垂直而下,迎风而动。箭袖,戛然收止,如箭飞逝。弓袋袖,形似弓袋,舒紧有致。琵琶袖,一曲忽尽,佳音犹在……
你无法想象,数千年的时光,曾经有过多少个袖型设计师,他们观察生活的不便,也思虑礼仪的风貌,陶醉诗人的情怀,也痴迷乐者的弦妙……最终,无数方案被淘汰,“最堪用者”脱颖而出,得到世人命名,传用甚广。
其三美,在摆线美,摆线平齐的规矩之美;
衣摆线条平滑如水,长短有致,可适应不同场合的需要,搭配出富于变化的多样风格。弧线下摆,讲究坐卧行立时皆能弯曲有致,如月变幻。内置侧摆,若即若离,步步生花。外置侧摆,霞带随身,如影随形。开衩侧摆,轻盈修身,似风拂柳……
如果汉服是一张纸,领子是上切边,袖子是左右切边,衣摆就是下切边,如果上、左、右都平直顺齐,下切边却散漫无章,那就不是一张完整的纸页,而是被随手撕过的草稿。不同的摆线,为不同的领袖风格,提出随机应变的“下切边”完善方案,让汉服的应用可以从容脱稿,线条周合圆满。
其四美,在裙线美,裙线如梳的灵动之美;
裙褶随步伐拂动,静立时如清溪水流,旋转史如花绽放。传统汉服在裙线设计上的创造力和细致程度,脑洞爆炸的现代设计师也不得不服。破裁裙,由多片梯形布料缝合而成。百褶裙,一片整料打出细密裙褶。三裥四破裙,四片布料缝合后,打出三个均匀的宽褶裥。马面裙,两片裙料不缝合,在前后无褶处交叠……
如果说上衣如山,那么下裙就是伴山之水。伴泰岳,则配江河;伴青丘,则配溪涧;伴村居,则配圳渠;若平川平坦,则配一滩静泽。山水相配,水绕山舒,裙线的配合之美,让汉服蕴藏了山水画卷般的诗意。
到这里,汉服四美,看似独立,又从人之用出发,以领线为中心,袖线、摆线、裙线依次配合之,分而连扣,离而统一,变化之中,始终保持着完整一体。
所以为什么文物的出土,总能掀起一阵风潮?因为它们的设计者即穿用者,他们为自己的生活而思考,为自己的环境而量裁,堪用,堪赏,都不愿意将就,才有动力进行日思夜想的改良,留下如此完备又生动的宝库级服饰体系。
三、汉服四用 皆合时美
美如上,用如何?
我认为有“四用”
,可以理解为南楚小将提出的四级汉服应用体系的总结概念,
既指导着“四美”的变化应用,也是“四美”设计的灵感来源。
其一用,在便装之用
便装主要考虑便捷性,
领线尚隐,袖线尚收,摆线尚简,裙线尚短
,尺寸近身,布料一般,下身可与时装自由搭配,多应用在休闲场合。
其二用,在正装之用
正装兼顾便捷性与仪式感,
领线尚直,袖线尚齐,摆线尚正,裙线尚端
,尺寸适中,布料适中,多应用在公开活动、正式会面等相对严肃的场合。
其三用,在盛装之用
盛装重在凸显仪式感,
领线尚显,袖线尚叠,摆线尚合,裙线尚细
,尺寸合礼,布料较好,多应用在参加近亲婚礼等隆重场合。
其四用,在礼服之用
礼服完全用于表达仪式感,其形制、配色、尺寸通常依据礼制要求定做,
领线尚重,袖线尚博,摆线尚叠,裙线尚精
,尺寸褒大,布料讲究,在成人礼、婚礼、祭礼等传统礼仪中广泛应用。
用,应是美的向导,而不是美的附庸。用合时宜,美合时景,一直都是汉服的传统之道。
四、美用兼顾 达于至善
历史爬梳,永远只是少数专家的分内之事,大多数的普通人,永远没有义务接受“学术知识”与“传统文化”的绑架,一旦绑了,就不可能突破“少数人”的性质,果真硬突破了,也势必要在概念上失控。回顾汉服的兴起,早期多有“恨”的推动,陷于民族历史的爬梳;而后与汉服相处日深,越发被“美”所吸引,又陷于形制细节的辩证;再而后,日益剥开“美”的外表,发现“用”的内核,又陷于cosplay、洛丽塔、古代生活等娱乐性、表演性审美混搭。随后,我们将在各种正反经验的思考调整中,逐步掌握“美用兼顾”的推广方式,把握各时代通用的美感点、现代生活的实用性,最终能够出于历史,而超脱历史,让普通人无需搞研究,更不必装古人,真正破圈而出!
来源:汉服图书馆
作者:空心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