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宋人的文雅生活吗?近日备受期待的古装电视剧《清平乐》播映,其改编自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背景为北宋,讲述宋朝皇帝宋仁宗(1010-1063年)的一生。从中亦可以窥见在各朝代里独树一帜的宋代美学以及古装剧中越来越被重视的服饰道具历史考据。

宋代美学:服饰里的现代性

宋代的外交军事虽积弱不振,但其文化可是比盛唐耀眼许多,如山水画、瓷器、文学等,都在宋代绽放异彩,形成所谓的“宋代美学"影响后世深远,可说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高峰。而在生活方式上,宋代也有一套独特审美,像是抚琴、调香、赏花、观画、弈棋、烹茶、听风、饮酒等,这些文人雅士的爱好与追求,其实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个人品味极为相似。

其实,宋人除了风雅的爱好与现代人相近外,其服饰也特别具有现代感。

尽管宋代男女服饰,与唐代相比没有太大变化,服制也都遵从礼制等级,并受到宋明理学的影响,服饰特色还是与唐代大有不同。宋代的服装面料色彩多以淡蓝、浅黄、青、藕色、淡粉、墨绿与白色这类素雅颜色为主,综观宋代服饰,男女皆讲求修身。

剧中还原的宋代后妃凤冠霞帔礼服形象

以女装来说,宋代女子喜着襦衣(短衣)、褙子(类似现代两侧开叉的薄外套)等衣服,穿搭风格不似盛唐妇女爱好袒露,可说是把一切的“张狂"都收敛起来。

虽然有理学的因素,但细看可以发现,宋代妇女的穿著打扮整体类似晚唐妇女打扮,但还是有些微不同,如上身穿着窄袖对襟抹胸、外罩大袖与霞帔。唐代妇女必备的帔帛,到宋代以后称为霞帔,质地比唐代帔帛厚实,上头绣有纹样并有坠子点缀。宋代女性爱穿的百褶襦裙、宽松的宋裤,乍看下和近年流行的女装穿搭非常类似。

曹皇后的朝服完美复刻了画像(宋仁宗皇后坐像)

宋朝女子除了在头发上装饰钗、簪、步摇外,还盛行戴花冠,常用桃、杏、荷、菊等四季花卉样式做在发髻上,称为“一年景”。

古装剧不可轻忽的“服饰考据"

过往的古装剧,除了清宫剧外,基本很难从服饰外观去辨别其剧中的时空背景为哪一个朝代,汉、唐、宋、明的皇帝都穿着祭祀时的冕服到处跑,而后妃们的打扮更是超越时空,还充满着服装设计的想象力。在长年看着浮夸、庸俗的古装戏服下来,观众们反而会对较为古典的戏服,如多年前火红的《琅琊榜》,或是主打还原、考据历史的服装,如《长安十二时辰》、《鹤唳华亭》等戏印象深刻,《清平乐》也是着重在后者。

宋画《孝经图卷》之一局部

从《清平乐》宣传海报上,能发现到主角们的服装与流传今日的宋代帝后画像相似度极高。比如王凯头戴的“通天冠",也是细细考究。通天冠,为皇帝礼服制度里一种礼仪性的冠,也称“卷云冠"、“高山冠"。《后汉书.舆服志下》:“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斜)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筒、为述,乘舆所常服",通天冠从秦代起,即为帝王礼仪场合所专用(皇帝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其基本样式是衣与裳搭配制),一直延续至明代,直到清代废止。

宋代的通天冠制度可见《宋史.舆服志》,规定通天冠需用北珠卷结于冠上,有二十四梁。戴这种冠时需穿织成云龙纹的绛色纱袍,并用黑色缘其领、袖及衣裾,系以绛纱裙(即裳),内衬白纱中单,领间系垂白罗的方心曲领,腰间束以金玉带,前系蔽膝(遮盖大腿的服饰),系佩绶,穿白袜黑舄(即鞋)。这是极为正式的服装,皇帝只有在祭祀、大朝会、大册命等重要场合才穿,是仅次于衮冕服的一种衣服。除此之外《清平乐》也非常仔细地还原了宋仁宗的常服,可说是从服饰上重现了宋人的穿搭美学。

关于皇帝公服所用红色开袴衫袍,脱脱《宋史•輿服志三》记载,不开衩的圆领大袖袍—衫袍(赭黄色和浅黄色圆领大袖,衣身不开衩)。衫袍。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黃、淺黃袍衫,折上巾,九還帶,六合靴(六瓣黑靴)。宋因之,有赭黃、淡黃袍衫,玉裝紅束帶(单挞尾绕胸革带),皂文鞞,大宴則服之。

衣身开衩的圆领大袖袍—袴袍。又有赭黃、淡黃袴袍,紅衫袍,常朝則服之。其制,曲领大袖(圆领大袖,衣身左右开衩),左右开衩,下无横襕(上下通裁),束以革带,幞头(平脚长翅幞头纱帽),乌皮靴(黑色皮靴)。国朝之制,君臣通服平脚幞头,乘舆或服上曲焉(皇帝有时候会戴冲天翘脚幞头)。其初以藤织草巾子为里,纱为表,而涂以漆,后惟以漆为坚,去其藤里,前为一折,平施两脚,以铁为之。

关于皇帝穿用的一种圆领大袖襕袍,此服等级略高于一般公服,脱脱《宋史•輿服志三》卷一百五十一,载:履袍(红色大袖圆领襕袍)。袍以絳羅(红色罗织布)為之,折上巾(平脚幞头乌纱帽),通犀金玉帶。繫履,則曰履袍;服靴,則曰靴袍。履、靴皆用黑革(黑色牛皮材质)。四孟朝獻景靈宮(孟春、孟夏、孟秋、孟冬月份的初一)、郊祀(冬至日)、明堂,詣宮、宿廟、進胙,上壽兩宮及端門肆赦,並服之。大禮畢還宮,乘平輦,服亦如之。若大輦,則服通天(通天冠)、絳紗(绛纱袍)如常儀。

再者是朝服。朝服是东汉开始至明代历朝君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其基本样式是衣与裳搭配制,朝服衣裳部分统称绛纱袍,细节包括梁冠(进贤梁冠)、赤红罗衣、白纱中单(两者皆以青饰领缘)、赤红罗裳(青色衣缘)、赤红罗蔽膝。关于宋代群臣的朝服制度据《宋史·舆服志四》卷一百五十二记载:“朝服,(按搭配梁冠类型的不同细分成三类)曰进贤冠服(宰执以下群臣服用),曰貂蝉冠服(宰执及以上三公服用),曰獬豸冠服(台谏官服用),皆朱衣朱裳(衣、裳主色底色都为红色),宋初之制。进贤五梁冠: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立笔。

绯罗袍,白花罗中单,绯罗裙,绯罗蔽膝,并皂缥襈,白罗大带,白罗方心曲领,玉剑、佩,银革带,晕锦绶,二玉环,白绫袜,皂皮履。一品、二品侍祠朝会则服之,中书门下则冠加笼巾貂蝉。三梁冠:犀角簪导,无中单,银剑、佩,师子锦绶,银环,余同五梁冠。诸司三品、御史台四品、两省五品侍祠朝会则服之。御史大夫、中丞则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单。两梁冠:犀角簪导,铜剑、佩,练鹊锦绶,铜环,余同三梁冠。

四品、五品侍祠朝会则服之。六品以下无中单,无剑、佩、绶。御史则冠有獬豸角,衣有中单。袴褶紫、绯、绿,各从本服色,白绫中单,白绫裤,白罗方心曲领,本品官导驾,则骑而服之。”

又载“进贤冠以漆布为之,上缕纸为额花,金涂银铜饰,后有纳言。以梁数为差,凡七等,以罗为缨结之:第一等七梁,加貂蝉笼巾、貂鼠尾、立笔;第二等无貂蝉笼巾;第三等六梁,第四等五梁,第五等四梁,第六等三梁,第七等二梁,并如旧制,服同。

武将的服饰同样用心。宋朝武将最典型的配饰是“袍肚”。在腰部围着甲衣的部位用布系上,能帮助防止盔甲滑动。

在颜色的选择上,剧组考据之细,简直“令人发指”。宋仁宗这件褐色的常服看来素淡,却是符合宋代美学。

我们看看出土的赵伯澐(赵匡胤七世孙)的丝质衣物。

同样是褐色,折射出宋朝王室淡雅清逸的审美品位。

两岸三地过去在制作古装历史剧,总是将重点放在编剧、导演与演员的知名度上,而对服装道具等细部的历史考据有所忽视,导致有些影片剧情虽好,可惜服饰太过浮夸、不符史实。一出能令观众回味再三的优良古装剧,除了要具备说故事的能力外,还要有优秀的历史还原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以日本、韩国的古装剧作对比,可以发现到他们相当重视剧中角色的造型,甚至拉高到以民族文化的高度来对待,甚至把古装剧等同于国家的文化形象,因此我们能够看到日本大河剧、韩国古装剧里的和服、韩服的服饰除了考据以外还相当精美,对日韩来说,一部剧就是一个文化工程。通过戏剧的文化传播,也让许多欧美人士能够一眼认出日韩的传统民族服饰。

近年两岸年轻人掀起的汉服热潮,正一步一步地改变古装剧的服饰造型。汉服带动起的传统服饰考据,让剧组人员开始重视戏服,不再随便设计各种造型廉价又毫无历史根据的服饰,也终于让民众了解真正传统民族服饰的样貌。(此文为综合稿件)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