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清平乐》你看了吗?宋仁宗时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唐宋八大家中,其中宋朝六位都出自宋仁宗时期。 赶紧来看看,本剧都包含哪些文化常识!
北宋相关文化常识总结
关于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北宋第四位皇帝。赵祯在位期间,北宋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宋史》赞曰:“《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
史家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但宋仁宗还有另外一个故事,那就是:狸猫换太子,是我国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一个文学故事,最早出自元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清代末期,这个故事流传到南方租借地上海,被改编成京剧搬上戏台,演出后轰动上海,后被改编成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 等等各种剧种,竞相传唱。民国时期这个故事深受蒋介石喜欢,国军退居台湾后,台湾歌仔戏也改编有此剧。这部戏的主角是包拯,那被用狸猫换掉的太子就是宋仁宗。但,历史上“仁宗认母”这一事件整个过程,也与包拯毫无关系。正如电视剧里所演:宋仁宗既非刘后所生,而是宫人李氏所生。仁宗生下后刘德妃将其收为己子抚养,后刘德妃成为皇后,赵祯年幼继位刘德妃就成皇太后并垂帘听政。
关于曹黄后
宋慈圣光献皇后曹氏,是宋仁宗的第二位皇后,出身于高门大族“真定曹氏”家族,将门之女,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性情慈爱,节俭,处事谨慎又不失敢作敢为。但相貌并不特别出众,终身未生育子女,看重美貌的宋仁宗并不欣赏她的贤德,对她不宠爱。曹皇后是北宋乃至宋代难得能称上贤德的皇后,在仁宗朝平乱,保全王安石、苏轼,她留下的事迹之多足以证明她是一位贤后。
宋朝的文化成就
宋代文化空前进步,理学、文学、史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二程、朱熹、欧阳修、苏轼、司马光及沈括等优秀人物,享誉千古;而活字印刷、指南针及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更对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宋朝是个群星汇粹的年代,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东坡、沈括、岳飞、朱熹、李清照、辛弃疾、文天祥等等一大批在中国乃至世界史中光彩夺目的人物。宋朝因为极其重视文教,学术文化的成就极高,中国文化至此更趋精深成熟,所以更方面的人才也就不断的涌现了。明人宋濂谓:“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
”唐宋八大家,宋朝占了六位,除“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外、还有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宋四大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理学家北宋二程:程颐、程颢。南宋东南三贤:朱熹、张拭、吕祖谦。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重要的是宋朝许多名人文化大家,都是出身贫苦。范仲淹、欧阳修都是单亲家庭出身,自幼贫寒。范仲淹一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谢氏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嫁朱姓的人家。范仲淹从小生活极其艰苦,喝粥度日苦读。欧阳修年少时家里买不起笔纸,他母亲用芦秆画地教他识字。最终两人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文化大家,朝廷重臣,国之栋梁。范仲淹、欧阳修或许命运相近,两人成为真正的朋友。王安石、苏洵、苏轼、曾巩都是欧阳修培养扶植起来的文化大家。苏轼又培养了著名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陆游是曾巩的学生,陆游、辛弃疾是好朋友,他们在一起的交往聚会组成了文化沙龙、文学俱乐部。宋朝民间涌现了许多的文学社体,总之宋朝是文化人的天堂。
艺术常识—宋代“五大名窑”
剧中随处可见精美的瓷器,北宋的瓷器,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当时,烧造瓷器的窑户,遍布全国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
宋代“五大名窑”: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汝瓷为五大名窑之首,以青瓷为主,传世的作品很少,工艺精湛,非常珍贵。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
地理常识—开封府
开封府,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狭义的讲是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明朝、清朝时期对河南省开封市的称呼。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陈桥兵变后,以开封为国都,称东京。北宋时期,开封历经九帝168年,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后改东京为汴京。
历史常识—庆历新政
仁宗盛治是宋仁宗赵祯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赵祯是北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长达四十二年之久,这一朝达到了北宋社会经济文化的顶峰。仁宗皇帝性情宽厚,不事奢华,他治理期间八荒平静, 士农乐业,文武忠良。
庆历新政为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的改革。范仲淹向仁宗提出10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意在限制冗官,提高效率,并藉以达到节省钱财的改革主张。仁宗采纳了大部分意见,施行新政,但由于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改革遭到阻挠。
文学常识—清平乐
清平乐(yuè),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晏殊、晏几道、黄庭坚、辛弃疾等词人均用过此调,其中晏几道尤多。同时又是曲牌名,属南曲羽调。
范仲淹,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岳阳楼记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晏殊,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清平乐》考点一:关于服饰
1、宋代以官服颜色来代表品级高低。紫色和红色是三品以上官员的服饰,所以称为“满朝朱紫贵”,蓝色是四品官的服饰,五品为绯色,六七品官就是绿色和青色了。
2、衮服 gǔnfú简称”衮”,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冕冠合称为”衮冕”,是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是皇帝在祭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用的礼服。中国传统的衮衣主体分上衣与下裳两部分,衣裳以龙、日、月、星辰、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为饰,另有蔽膝、革带、大带、绶等配饰
3、成服:指盛服;旧时丧礼大殓之后,亲属按照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穿上不同的丧服,叫“成服”。与三周年以后的“脱服”、“除服”相对应。语出《礼记•奔丧》:“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
4、六服:①周王畿以外的诸侯邦国曰服,其等次有六:侯服﹑甸服﹑男服﹑采服﹑卫服﹑蛮服。②指周天子的六种冕服。即:大裘﹑衮衣﹑禅衣﹑罽衣﹑絺衣﹑玄衣。
③指周代王后的六种服色。《周礼》中提到的后妃的六种礼服。《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揄翟)、阙狄(阙翟)、鞠衣、襢衣、褖衣、素沙、”。后又称六衣。
5、袆衣:皇后受册,祭奠,参加朝会等大型事务时的礼服。用深青色衣料织成,织以翟鸟花纹。 珠翠面花:皇后贴在脸部的饰物,大珍珠贴于额部,二件贴于两靥,各嵌一颗大珠。 珍珠靥:用鱼鳔制成的胶沾在脸上,除了珍珠外,金箔,云母等材料也很流行。 珠排环:皇后的耳饰。
皁罗额子:俗称抹额,戴在额部。
考点二:古代关于死亡称谓
1、殁: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
例:少者殁而长者存。——韩愈《祭十二郎文》
古代对死亡的称呼::①.古代的对于死的称呼是分等级的。比如皇帝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一般官员死为“逝”,士死称“不禄,”平民死称“死”。
②.按年龄,8至11岁死为“下殇。”12至15岁死为“中殇”。16岁至19岁死为“上殇”。若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则不为“殇”。青壮年死谓之“夭亡。”老年死谓之“寿终”。
2、龙驭上宾出处: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释义: 此为皇帝之死的讳饰语。意为乘龙升天,为天帝之宾。
3、攒涂:古代停殡礼仪的一种。聚木于棺的四周,以泥涂之,谓之“欑涂”。
考点三:关于书
1、劄子(zhá zǐ):
官府中用来上奏或启事